中国私募基金正在迅速崛起 将加大信用持续积累 有望实现“质”的飞跃

作者:songjingtao   已查看:771     发布时间:2018-01-30 15:50:14

中国私募基金行业走过风雨兼程的13年,无论从私募从业人员,还是产品数量、管理规模上来说,都得到了快速的壮大发展,随着私募基金纳入监管体系,成为正规军的私募基金与中国资本市场共同成长,得到广大投资者的认可。

私募基金作为资管领域的先锋军,正引领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新方向!

 

中国私募基金发展空间巨大

截至201711月底,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1836家,已备案私募基金64633只,管理基金规模10.90万亿元。一年新增规模3.1万亿,发展前景与空间巨大。

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有185家,管理基金规模在50-100亿元的231家,管理基金规模在20-50亿元的589家,管理基金规模在10-20亿元的725家,管理基金规模在5-10亿元的1014家,管理基金规模在1-5亿元的3854家,管理基金规模在0.5-1亿元的2094家。

截至201711月底,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管理规模的共18648家,平均管理基金规模5.84亿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居民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据统计,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会保持年均1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20年中国居民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达到200万亿,高净值客户家庭会达到388万户,同时中国居民的房地产配置占总资产的比例从全球来看也是非常高的,私募基金的发展壮大为居民财富配置提供了投资渠道与增值的机会。

优化私募基金环境,是促进投资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私募基金整个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私募基金管理办法的颁布也使整个私募行业规则非常完善。

近年来,相关扶持政策落地为私募投资市场创造了更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私募基金行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中国的私募基金虽然和海外的私募基金相比规模差距相当大,但中国私募基金在一片利好的经济形势下,发展空间巨大。

三种力量推动中国私募基金

1、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中国证券投资市场对海外的开放程度不断地提高,随着股市和债市开放政策的出台,以及中国市场被纳入国际上的重要指数,将带来海外对人民币的强烈需求。

作为中国的资产,在全球海外基金的资产配置中比例是少得可怜,基本上不值得一提,但是20157月和9月,中国央行向其他国家的央行先后开放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20162月央行放开境外中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额度,表明我们的门槛已经拆除了,大门已经打开了。

2、中国央行全球影响力凸显

由于中国本土私募基金对央行政策的理解更为透彻和深刻,中国的对冲基金在这个方面是具有得天独厚的理解中国国情、理解中国政策的优势,过去这种优势得不到发挥,主要是中美整个挂钩的原因,现在中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大加强。

中国私募基金将成为承接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配置需求的主要力量,也将成为帮助国内资金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新生力量,借助中国央行影响力成就世界一流对冲基金,国内私募基金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私募资金自身优势

私募基金操作灵活、更加规范安全,并且追求绝对收益。

与公募基金十亿百亿的规模相比,规模较小的私募基金投资操作更为灵活,能及时跟进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快进快出,投资策略众多。除此之外,私募基金的门槛较高,只面向少数特定投资者进行募集,因此能够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投资服务产品,满足客户的特殊投资需求。

公募将收益放在第一位,私募更重视风险,私募的监管比信托有过之而无不及。信托有一法三规,私募基金有一法六规,特别是新规实施后私募大洗牌,行业运作更规范,信息披露更公开,私募产品也更具安全性!

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的固定管理费较少,主要依靠提取业绩报酬生存,而超额业绩必须在每次净值创出新高后才可提取。因此,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投资者赚到钱,私募才能赚到钱。所以私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更强,需要追求绝对的正收益。

未来30年,风景这边独好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净值客户群及资产规模巨大,并快速增长。又随着房地产投资属性的下降、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管理咨询服务经验的累积,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方向发生变化,投资需求愈加强烈,私募成为他们的重要选择之一。

从规范私募运作以来,证监会始终对违法违规私募保持高压的打击力度。为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为私募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中长期来看,这有利于树立私募基金在投资者中的形象,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私募基金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迅速走上了快车通道,那投资者该抓住本次机遇登上财富之巅。

私募基金将加大信用持续积累 有望实现“质”的飞跃

根据业内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0000多家,同比增长近29%;已备案私募基金近67000只,同比增长约43%;管理基金规模11万多亿元,同比增长约41%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会员信用信息报告工作规则(试行)》。至善基金表示,根据该文件要求,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将率先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领域启动会员信用信息报告。

对此,至善基金认为,该文件的下发实际上意味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探索建立私募基金行业市场化信用积累机制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而在此情况下,私募基金行业也将逐步迎来信用信息化规范透明时代。

至善基金获悉,从制定依据、适用对象、构成要素到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决策机制再到结果展示、结果运用、异议申请,此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会员信用信息报告工作规则(试行)》明确了十三条内容。

具体而言,该文件针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员中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明确将从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要求角度来考量私募基金管理人运作的合规性,从是否稳定经营和长期存续的角度来实现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稳定性实施考量,从投资运作情况角度来针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专业度水平进行考量。在信息披露方面,该文件则通过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与及时性来考量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透明度情况。

在至善基金看来,该文件针对私募基金管理人考量的标准也就形成了“13“5433”的考量格局,即合规性(5大指标)、稳定(4大指标),专业度(3大指标),透明度(3大指标)

经过分析,尽管该份关于信用报告的文件将进一步深化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但这并非意味着该文件是对私募基金管理人会员资质的增信。且在该份文件中,也明确指出,信用信息报告作为一份信用档案信用体检报告,不作为对私募基金资产安全的保证,也不构成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会员投资管理能力,以及其未来持续合规经营情况的认可。

同时,该文件特别强调,信用信息报告不充当评级的角色。其作用仅仅限于对私募基金管理人会员各项数据及在行业中地位的真实客观反应,在对各私募基金管理人信用自身方面将不存在优劣分级,也不会做出主观性评级判断。

在此背景下,至善基金表示,未来,该文件的下发将持续助力私募基金行业的信用积累,加强私募基金机构的信用自身治理的自律性,大大提升私募基金行业的整体风控水平和市场机构经营运作的合规水平,从而也将助力我国更好的实现相关私募基金产业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篇:经济导报:山东区域资本市场发力多层...

下一篇:众筹行业洗牌深入 野蛮生长局面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