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完善的制度也需要监管者不失毫分地严格执行,才能真正落在实处,否则就形同虚设。让监管真正有力度,要拆除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人员之前相互跳槽的“旋转门”,隔绝两者之间的利益纠结
最近,银监会频频对重大违规案件开出巨额罚单,处罚金融机构相关责任人。严查、处罚金融机构本是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而在近期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违规放贷案中,一个细节引起很多人的关注——银监会不仅重罚机构,而且“刀刃向内”,对四川银监局原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问责。
防范风险,要改变“牛栏里关猫”的现象,完善相关监管制度。然而,篱笆筑好,还得安排尽职的“守护人”巡逻值班。去年以来,银行业监管部门出台公私分开和履职回避办法等,从制度上预防监管履职中可能产生的腐败问题和道德风险,筑牢公私分开“防火墙”,打好公正履职“防疫针”。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银监会对重大风险事件中暴露出来的监管履职不尽责不到位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共问责工作人员69人。正是通过这些努力,让监管人员的责任心得到有效提高,促使其发挥了应有作用。
谁来监管金融监管者,是一个永恒话题。每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会伴随着对金融监管漏洞的反省,甚至有人将危机的爆发归咎于金融监管失灵,认为正是金融守护人即监管人的政策导向,诱发金融家过度承担风险,而在日常监管中却对风险隐患视而不见,最终导致风险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