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融趋势猜想 P2P互联网金融平台将严重分化

作者:songjingtao   已查看:818     发布时间:2018-04-24 11:35:08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存在,爱之则因为它确实方便了一些资金需求,满足了客户的资金需要;恨它是因为它确实存在许多的问题,高利贷和暴力催收就是人们集中难以绕过去的两大篱笆。

目前,P2P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成为社会资金融通的重要力量。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2017年11月底,2017年网贷行业总成交量达到了25800亿元,较2016年同期成交量增长了41.8%。截至2017年11月底,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60091.32亿元,首次突破6万亿大关。从2017年各月P2P网贷行业成交量走势来看,月成交量稳定在2000亿元以上,成交规模趋于稳定。但是网贷平台出现的问题同样让人不敢小觑,并形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年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共计612家,其中问题平台199家(跑路58家、提现困难138家、经侦介入3家),占比约为32.52%。

跑路有时候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代名词,此前,20多万投资者的400亿资金无法兑付的泛亚日金宝已经让人震惊;而2017年12月8日,新华社刊文证实互联网金融企业e租宝因涉嫌违法经营遭到调查。其成立不到两年已迈出了累计成交额700余亿的“大步”,累计总投资人达84万人。据银率网统计,2017年11月全国新增问题平台82家,环比10月大幅增加60.8%。其中,选择“跑路”的平台数就达64家,环比10月激增了433%。截至11月底,全国问题平台数累计为1248家,问题平台占全部平台的比例高达34.5%,平均每三个平台中就有一个出现了问题的比例让人们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问题有深深的担忧和惊吓。

成长迅速、规模快速扩张、问题丛生、跑路严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乱象在跌跌撞撞中走入了2018年。也许2018年互联网金融平台将出现浴火重生和坠入地狱的大分化期,互联网金融平台将进入一个严重的分化、调整、规范发展的历史时期:监管的强化将终结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野蛮生长状态,而业务的规范和治理乱象又将大刀砍向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高盈利顽疾。

2017年2月2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明确了网贷资金存管业务应遵循的基本规则和实施标准,重点是交易资金银行存管,借贷 违约不兜底,成为网贷业备案登记之后又一合规细则。

2017年7月6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监管的目标直指互联网金融平台一些无固定期限、资金和资产无法对应的“资金池”产品问题,对P2P平台上架与各类交易所合作的违规业务,以及以“大拆小”“团购”“分期”等将大额融资产品权益拆分甚至包装高风险资产,向不特定对象以及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中小投资者发售的现象做出具体整治要求。通知一出台,成效立竿见影,互联网金融市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总量降至原来的50%。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在2018年一季度启动的网贷平台备案登记。2016年11月28日,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工商总局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的通知》,为新注册及已经设立并开展经营的网贷平台备案登记给予指引。虽然指引称备案登记不构成对机构经营能力、合规程度、资信状况的认可和评价。但是《指引》第十条规定:在本指引发布前,已经设立并开展经营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申请备案登记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当依据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中分类处置有关工作安排,对合规类机构的备案登记申请予以受理,对整改类机构,在其完成整改并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受理其备案登记申请。

2017年12月13日下发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即“57号文件”,要求各地要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辖区内主要网贷机构备案工作,最迟应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工作。有人预计,能够最终完成备案的P2P平台大约在800—1000家左右,有将近一半会不能完成备案。

因此,可以预见,未来的互联网金融要进入两个特征之下:一是必须持牌经营并纳入监管的严格监管之下,那种野蛮生长、过度套利的方式将被严格管理;二是一些业务将被叫停。2017年12月,银监会先后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56号文)和《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141号文)对网络小贷和现金贷进行监管。消费金融公司与第三方公司合作放贷的业务类型与模式全部叫停,要求禁止消费金融公司通过P2P网络借贷撮合等任何方式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提供资金发放贷款;禁止消费金融公司通过签订三方协议等方式与无放贷业务资质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

上线银行存管是P2P平台合规的硬性标准之一,也是网贷平台备案的前提条件,但是在距离网贷平台合规备案的大限越来越近时,在这备案的关键冲刺时刻,资金存管银行出现了撂挑子了现象。进入3月份,贵州银行表示,该行目前因为业务转型,将于3月底彻底退出P2P平台资金存管业务。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2月底,有38家P2P网贷平台宣布与贵州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其中恒易融、汇商所、温商贷等29家与贵州银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统对接并上线。对这29家网贷平台处境的影响将不可估量。

其它银行虽然没有退出存管,但是也将会加大检查力度,上海银行就表示已经加大了对接入平台的检查,如果平台整改未到位,则会终止存管协议,关闭存管接口。

银行存管只是起到一个资金监管作用,防止平台自融和设立资金池,但是对平台标的质量,比如说平台发假标等,银行是难以监管和负责的,所以说上线银行存管的平台就一定安全。但是银行存管由积极地对接到退出,有人说是因为银行的存管成本过高,但我认为, P2P平台上线银行存管后仍然持续的暴雷才是银行退出存管的主要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月8日,已有51家银行布局P2P网贷资金直接存管业务,有698家正常运营平台与银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统对接并上线。其中,有25家平台在上线银行存管后暴雷,暴雷原因包括提现困难、跑路、停业,涉及到13家存管银行。屡屡爆出的负面事件会让存管银行在尽调和风控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而银行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不明确才更多让银行心有余悸,如果一旦存管平台出现资金被挪用和虚假标的等情况,存管银行的声誉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了满足合规的要求,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在频繁对业务进行调整,人人聚财发布公告下线集合类、计划类的定投宝产品,并将投资者手中的定投宝产品改成几十上百个不同金额、不同期限的散标;陆金服官网发布《关于调整个人债款债权转让申请规则的公告》称,自2018年4月20日起,上海陆金所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将对个人借款债权转让申请规则进行调整;宜贷网发布《关于有限垫付计划取消及下线的公告》称,平台从3月20日起取消有限垫付计划,采取与第三方保理合作的模式;2018年3月9日,拍拍贷在其官网宣布停售月月涨,并升级彩虹计划。

互联网金融平台在2018年的强监管下,野蛮生长的野生状态将被纳入严格的监管约束之下,而一些好的会更好,一些平台将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分化的加剧将成为2018年的主要特征。 也许死亡和重生都是一个好的选择。

返回目录

上一篇:资本市场支持绿色企业发展 绿色债券创...

下一篇:关联担保、担而不保 网贷平台担保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