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人士谈资管新规:公司管理规模将减少2000亿

作者:songjingtao   已查看:471     发布时间:2018-05-06 21:17:25
“一开始,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出来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悲观,觉得未来没有业务好做了,而随着深入了解直到新规落地,我的观点也彻底改变了,从审慎悲观,到现在审慎乐观。”一名大型信托人士业务部门副总李楠(化名)5月3日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李楠所言的资管新规,正是整个资管行业去年以来最为关注的重磅监管新政。


  2017年11月27日,央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因同类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而存在的监管套利及风险祭出利剑。意见稿涉及资管行业范围之广、力度之强、时限之迫,在资管行业掀起波澜。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堪称史上最严资管新规靴子落地,不少资管业内人士却找到了“小确幸”。
  让李楠审慎乐观的原因之一,在于最终落地的资管新规,监管还是松了一些口子。比如过渡期延长到2020年底;允许摊余成本法估值,那么银行理财资金池一堆已经浮亏了债券资产就不用担心刚兑问题;允许私募从金融机构拿钱等等。在新规出台之前,李楠所在信托公司的多数业务已经有所调整,比如新的通道业务从去年底开始就不做了。
  从去年底到现在,李楠收到了监管的很多窗口指导,很多业务也根据资管新规的要求来落实了,今年基本上没有多重嵌套、同业这种业务了。“所以新规落地对现有的已经形成的业务收入和效益影响不大。本身行业已经是寒冬了,今年不好做是肯定的。新规最大的影响还是在于募资端,在资产端,信托公司不愁好项目,但是如今尤其考验公司的资金募集能力。”
  规模减少数千亿
  在资管新规发布的前几天,李楠刚刚和客户签了合同,但是暂时还没有放款。新规一出台,合同就有问题了,并没有按照监管要求的做“净值管理”。
  从2017年11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到现在已经有小半年的时间,李楠所做的很多业务已经根据征求意见稿做了相应的调整,比如之前杠杆比例在1:5或者1:6的,之前都已经下调到1:3。
  “而净值方面,征求意见稿说要另行约定,当时也没太当回事,这次直接出了规定,而且也没有给一个宽限期,比如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净值化管理,所以这些准备落地的项目都要进行合同上的调整。”
  打破刚兑、净值化是资管新规的核心之一。准备落地的合同,李楠需要稍作调整,“新规里给成本摊余法留了口子,新合同这个方法就行了——预期收益率/360就是每天的净值增长了。”
  一般来说,估值法有两种,一是市场估值法,所有资产按照市价来评估,主要适用股票、债券等标准化产品;二是上述的成本摊余法,比如预期收益率8%,除以360就是每天净值的增长,适用于非标和持有到期的信用债资产。成本法仅限于封闭式产品,意味着开放式类货币基金理财将不能采用。
  这样的调整对李楠来说,并不复杂。去刚兑化对其公司影响也不算大。“我们很多产品都是和龙头企业、国企合作,发的是AA+、AAA主体企业的债券,违约的可能性很小。”李楠称。
  “净值化管理对银行影响最大,不过其实对银行也留了余地,允许它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用成本摊余法估值,如果用市场法估值的话,一些银行理财的净值都是负的,如果一下子收得太紧,肯定会出问题。”
  李楠认为,资管新规对规模30万亿、同时又是刚性兑付和资金池运作的银行资管来说影响最为严重;对规模20万亿通道为主、集合刚兑的信托资管来说,危、机并存,影响其次;对规模超过50万亿,但管理较为规范的券商资管行业来说影响较小;而对于规模15万亿,但负债期限长、投资标的评级高的保险资管来说,资管新规的影响有限,甚至包含利好因素。
  李楠所在的公司今年规模净减少小两千亿。据李楠透露,“去年底的一次座谈会上,监管方面问及参会信托公司有没有可能规模减半。我们公司也和监管方面口头承诺规模会净减少一、两千亿,从去年底就开始减了,今年会到期五、六千亿,只允许新增三、四千亿。”“信托行业整体的规模,肯定是不新增了,将会往下降。”在李楠看来,今年信托行业在资产端是不怕找不到好项目的,但是最大的问题就在募集端,当资金泛滥的大潮退去的时候,谁最先把握住实体经济中终端的资金供给方,谁将率先抢占转型的先机。
  业务结构生变
  资管新规出台的背景在于,同类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导致监管套利活动频繁,一些产品多层嵌套,资金池模式蕴含流动性风险,部分产品成为信贷出表的渠道,刚性兑付普遍,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形成监管不足的影子银行,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宏观调控,提高了社会融资成本。
  现在,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管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都统一标准,必须满足资管新规的要求。资管新规的核心在于去刚兑、去通道、禁止资金池、破除多层嵌套、净值化管理,而这些都将对信托公司带来较大的冲击。
  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突破26万亿元,达26.25万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3859.60亿元),同比增长29.81%。
  去通道之下,以通道业务为主的信托公司规模上直接受到冲击。除了规模骤降,信托公司今年的业务构成也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李楠主要负责地产、平台、央国企融资以及消费金融等业务。据其了解,多数信托公司50%以上都是通道业务,新规出来之后,这部分业务基本上没法做了,现在公司主要的业务是地产和消费金融。
  得益于去年底监管发布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对现金贷公司的杠杆率进行严格约束。根据“现金贷”新规,小贷公司“以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的资金应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合并后的融资总额与资本净额的比例暂按当地现行比例规定执行,各地不得进一步放宽或变相放宽小额贷款公司融入资金的比例规定”。
  从现有政策看,小贷公司最高杠杆率一般在2倍左右。“小贷新规对当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有杠杆比例的约束,今年百度、腾讯、阿里、京东直接通过表内和他们自己的小贷公司都做不了了,他们会和我们合作,把一些客户资源推送过来,我们自己审核风险然后去放款。”
  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金融业务成了李楠所在信托公司利润不错的一块业务收入来源,公司对消费贷客户放款额度一般在1万以内,客户比较分散,风险也比较好控制。
  地产业务今年肯定也是信托公司主要业绩增长点,在李楠看来,银行收紧了地产授信之后,资金来源一般就只能在信托之类的非银金融机构上了。有一些拿地的项目就做成投资型的产品,这方面一定得选择好标的,拟定股权风险相对比债券要大,肯定是要加强项目准入的标准。”
  此外,资管新规还大幅度提高了信托计划合格投资人的标准,家庭资产由100万元上升至500万元,个人年收入由20万元提高至40万元,并增加了年末净资产、投资经历以及对特定金融产品的投资起点等要求。
  资管新规落地,悲中有喜。在李楠看来,新规落地之后,银行不再具有100%的刚兑优势,不看资产只看刚兑的时代也成为过去。资管行业正式进入统一监管、混业竞争,大家重新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返回目录

上一篇:超万家新三板公司发年报 全国股转公司...

下一篇:《中国基金业社会责任宣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