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防范资金链断裂,治本对策是提高经营绩效,建立资本积累,实现资金良性循环。但是,实现良性循环的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维持资金不断链,才有改善结构的可能。可见两者互为条件,治本与治标同等重要。
(1)建立资本积累,优化资本结构。首先立足企业内部,利润分配先要按规定留足法定资本公积。同时说服股东以资产增值代替现金分红,实行有利于企业积累的利润分配政策,采取多留少分,建立任意公积,扩大留存收益,以充实公司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増强企业外部融资能力。
外部融资要合理安排融资结构。凡是存在资本欠账或流动负债偏高的,股权融资应先走一步,包括老股东追加投资,引进股权基金投资,或定向私募等。股权融资可以有效改善资产负债比例,而且无须还本付息,是企业可以长期运用的资金。用股权融资代替短期借贷资金,可以有效缓解短期资金长期使用问题,减轻资金链压力,降低融资成本。
债务融资要注意长短期资金搭配。企业合理的负债结构是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各占一半左右。初创期企业很难获得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在业务稳定,盈利能力较强的情况下,获得中长期贷款的可行办法一是争取发行私募债,二是合法利用内部集资,既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又可以帮助职工理财,增强企业凝聚力。
(2)管好关键指标,提高资金运营效率。资本结构优化可以同步改善流动比率,增加营运资金可用量,同时还要有效管理和控制好存货、应收账款指标。因为这两个指标几乎占到企业流动资产的一半,也是金融机构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营运能力的必审指标。
存货管理既要加强产成品库存控制,实行以销定产,减少商品积压,降低存货资金占用。又要严格控制材料储备,按计划组织生产,保证在产品、半成品在各个工序间流转,减少生产过程驻留。
应收账款管理要根据自身经营目标,制订商业信用政策、信用标准和收账期限。依据客户信用分析,给予授信安排,采取奖罚措施,加快结算周期,促进资金回笼。
(3)加强资金链预算,制订融资预案。跟踪生产过程和内部物流、实行全面资金预算管理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及时发现循环资金“断点”,针对各种风险制订防断处置预案。鉴于小微企业风险管理机构不健全,可以结合现金流管理,利用“差时预算”办法,发出资金链断点预警,提示企业采取防范措施。操作方法是,按现金流入和流出列表,其中现金流入按一定周期(周或月)实时填列,现金流出按支付刚性排列,而按支付额度,即对企业资金链的影响和筹资难度,差时对应流入栏进行平衡,尽早发现资金缺口,为采取防范措施或外部融资打足提前量,防止在无预警情况下资金链“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