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风劲好扬帆 澎湃新动能

作者:meirijinrong   已查看:946     发布时间:2018-09-20 12:19:00

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39658.1亿元,经济运行“稳、优、好、新”;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装备制造等十强产业起势强劲,利润增长迅速;“四新经济”快速成长,前7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8%;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蓬勃发展,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产品产量均增长100%以上……当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已经全面起势,新动能在广袤的齐鲁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山东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强化使命担当,将新旧动能转换作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契机。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今年山东确定了110个省重点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强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前8个月已完成投资71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0%,快于时间进度3.4个百分点。

钢铁行业以往给人留下“憨大黑粗”印象,但在日照,钢铁行业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日照钢铁,ESP超薄规格产品已升级到0.6毫米,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生产线不仅占用的土地、能耗、劳动力都大大减少,生产效率提高了50%,效益更是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传统钢铁企业也在刷新“污染重灾区”旧印象,在山钢精品钢基地,厂区清洁无尘,废水循环利用,实现了零排放。

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日照钢铁产业发展,是山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生动说明走集中集约、创新融合、绿色低碳之路完全可以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柱。

不仅是钢铁行业,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来,山东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十强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今年上半年,山东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利润增长27.9%,高端化工产业利润增长10.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2%,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4.9%,旅游消费增幅高于全省社会总消费增幅3个百分点,海洋强省“十大行动”扎实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文化创意产业也都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新旧动能转换,创新是第一动力。从大规模制造转为大规模定制,海尔互联工厂通过COSMOPlat赋能,让买家不仅能定制家电还能查生产进度,搭起用户零距离“生态圈”。今年2月,海尔COSMOPlat正式获批“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示范平台”,成为全国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

以海尔为缩影,山东正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山东制造向山东智造、山东速度向山东质量、山东产品向山东品牌升级。今年3月,出台《科技创新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 明确在“十三五”期间,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由我省单位牵头或参与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每年达到100项以上,其中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省财政科技资金择优给予最高1000万元配套支持。

强有力的支持措施,让越来越多的创新要素加速在山东汇聚。目前,山东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300家,同比增长三分之一左右;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达到203家和85家,跃居全国第二和第三位。山东还吸引来350名“高精尖缺”人才,专门服务“十强”领域。

新动能崛起壮大,离不开基础设施、制度创新、科技教育等要素保障。根据最近印发的《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到2035年,我省将全面形成“四横五纵”综合交通大通道和快捷高效的“1、2、3、12”综合交通圈。济南和青岛到周边城市1小时通达,济南到其他城市2小时通达,省内所有城市3小时通达,济南到全球所有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山东还组建了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推进全省机场资源整合,全面提升山东铁路、港口、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竞争力。

唯有坚定不移推进制度改革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凤凰涅槃。山东以制度创新激发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强大动力与活力,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山东省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建立评价机制倒逼营商环境改善。9月14日,山东省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26个部门派员进驻,省级行政许可事项进驻率达到97.5%。目前,全省建设网上政务大厅190个和部门分厅6650多个,5.2万项行政许可和30万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运行。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人才是第一资源。山东坚持以人才引领发展,用人才优先引领动能转换,推出“人才新政20条”,擦亮“齐鲁之约”“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三大引才工作品牌,实施六大人才培养计划,打造招才引智“强磁场”,以更宽视野、更活机制揽天下英才。财政并不宽裕的青岛市李沧区为吸引海内外院士开出优厚待遇,给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院士们的产品“高精尖缺”,产业化后将带来“核裂变”,这就是新动能的力量。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才正融入山东、扎根山东,汇聚成一股股创新创造、领先发展的磅礴力量。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明科勒以精湛技艺、敬业态度展现来自异国的独特匠心

“山东是创新的,向上的”

□本报记者 李剑桥

本报通讯员 王 军 吕明芳

今年4月,7.7兆瓦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的轮毂、底座,单件重量达60余吨,一次性试制成功,后续7件均达全优。这让龙马重科技术研发团队技术质量总监明科勒很是欣慰。

初见明科勒,身高1米9,身姿矫健,脸上的微笑似乎能一下子拉近彼此的距离。

明科勒,1962年出生,德国人,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铸造技术专业博士,铸造专家,从事铸造行业30余年,曾参与世界第一台2.6兆瓦、5兆瓦和8兆瓦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和铸造生产工作,在5兆瓦以上大型风机铸件、铸造工艺、熔炼技术等领域享有很高声誉,拥有金属模在大型铸件的应用等10项相关专利,是集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和市场开发于一身的综合型高层次人才。2015年6月,明科勒与高端铸造企业龙马重科正式签订聘用合同,不远万里,从德国来到山东惠民县。

明科勒的到来,让他身边的人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差距”。进入龙马重科后,他很快证明自己是“货真价实”。“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能解决,别人拿不出的产品他能做出来。”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如是说道。

质量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优秀的质量管理不只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企业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必须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作为企业技术质量总监,明科勒对于质量有着严格要求。

生产的风机功率越大,技术难度越大,越不允许失败,最好能做到一次成功。如果连续研发失败,高昂的成本就会让企业望而却步。明科勒掌握的技术不仅能够保证高成功率,而且即使出现小的缺陷,后续也能进行调整,不至于报废。明科勒加入公司后,对浇注系统设计、球化方案、孕育方案和熔炼材料配比等技术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尤其是在铸件机械性能和畸形石墨控制方面,进行了明显改善,公司整体铸件报废率下降了2%,以企业年产20万吨铸件目标计算,每年可少报废铸件4000吨;以生产成本10000元/吨计算,每年可为企业增收4000万元。

明科勒还通过对新产品优化浇注系统设计,大幅度降低了铸件的砂铁比,根据产品的具体形状,降幅在30%左右。以公司目标产值20万吨铸件计算,0.5%的加入量为1000吨,孕育剂的市场价格为10000元/吨左右,此项一年可为企业节省成本1000万元。

明科勒不仅业务精湛、要求严格,而且十分敬业。明科勒的假期是一年4次,每次12天,他等于一年在公司待300余天。而最初他自己提出的假期是每次10天,公司考虑其现实情况后,主动给他每次增加了2天。在签订合同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明科勒严格履行合同,平时很少休息,加班到晚上七八点钟是常有的事。

虽然工作态度严谨、要求严格,但明科勒对周围人常说的一句话是“Very Good”。明科勒与同事有时还会开玩笑,做鬼脸,公司里的年轻人都喜欢这个56岁的德国“大叔”。明科勒来公司后也学会了用微信、QQ和大家交流,只不过需要翻译的帮助。闲暇时,他下载了一款学习汉语的APP。他对记者开玩笑说,“我真要学好汉语得需要100年,太难了。”明科勒工作之余常常在县城周边骑自行车,在湖里游泳。这个高大的德国人,也成了惠民经济开发区街道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年来,明科勒曾获山东省政府颁发的“齐鲁友谊奖”,并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同时,明科勒还是滨州市“渤海英才·杰出贡献专家”。

对惠民,对山东,对中国,用明科勒自己的话说:“那是喜欢得不得了。当地人对我都很友好。”“我很喜欢在中国生活,喜欢中国的文化、喜欢中国的美食。尤其是山东,山东这个地方,是创新的,是向上的。”明科勒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表述着他在山东的体会。

经济运行“稳优好新”

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39658.1亿元

前7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8%

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产品产量均增长100%以上

十强产业增长强劲

山东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利润增长27.9%

高端化工产业利润增长10.7%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2%

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4.9%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300家

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达到203家和85家,跃居全国第二和第三位

“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

山东省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26个部门派员进驻,省级行政许可事项进驻率达到97.5%

全省建设网上政务大厅190个和部门分厅6650多个,5.2万项行政许可和30万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运行

中巴标准融合造就“杰出成就奖”

□本报记者 张思凯

本报通讯员 伏睿 裴善鹏

一流企业做标准,但是要让标准成功从国内走向国外,其历程之艰辛更是超乎想象。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萨希瓦尔2×660MW燃煤电站有很多光环:是“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投入商业运行的大型能源项目,是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成的最大规模燃煤电站,也是迄今为止巴基斯坦技术最先进、环保指标最优的绿色环保型燃煤电站,先后揽获中国、巴基斯坦两国最高设计奖。

萨希瓦尔电站是“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首批优先实施项目,也是中巴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启动的项目。

作为萨希瓦尔电站的设计总工程师,来自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的胡训栋和他的团队有很多感触。电站所在地高温炎热、降水稀少而集中,而且扬尘天气频发、建材短缺、海运周期长。“现场踏勘衣服整天都是湿透的,人处于极限状态,更难的是如何让巴方技术人员接受方案标准。”他说。

巴基斯坦已有参照标准,要说服巴方技术人员接受外来的标准谈何容易?胡训栋团队与巴方电网公司和政府就升压站方案进行了反复沟通,寻找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设计方案。

几十次谈判后,双方终于就中巴标准融合方案达成一致。结果证明,电网运行效果十分理想。目前,该升压站的某些成果已经在巴基斯坦电网推广应用。

在环保方面,胡训栋团队详细介绍中国标准对烟尘、二氧化硫、防渗等环保指标的设定依据,主动提高环保等级,打造出了海外绿色环保电站。这一负责任行动,提升了中资企业品牌影响力,树立了国际良好口碑。

标准更高,工期还要缩短。为了尽快改善极度缺电的现状,巴基斯坦方面向中方提出建设工期从30个月缩短至24个月。最终,项目22个月零8天全部投产,创造了中国海外电力建设最短工期,被巴基斯坦称之为“萨希瓦尔速度”。质量高、工期短,也因此收获了巴基斯坦总理签发的“杰出成就奖”。

萨希瓦尔电站的顺利投产,满足了巴基斯坦1000万人口的用电需求,填补了巴基斯坦四分之一的用电缺口,更推动了中国标准、中国设备、中国设计走向世界。


返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证监会严禁债券超低价承销及向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