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去美国上市,在国内不行吗?

作者:meirijinrong   已查看:1352     发布时间:2018-09-29 16:00:03

说起上市公司,很多人都会马上想到国内最大的那几家公司,腾讯、阿里和百度以及近期霸占头条的拼多多、趣头条、蔚来汽车等等,而他们都是在美国上市的,就有人很好奇,会感到疑惑,为什么这些企业偏偏要舍近求远,不在内地或香港上市而选择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呢?

为什么选择美国上市

上市有宽阔的融资渠道,不仅仅是IPO,上市之后公司的定增和发债都能接触到更多的投资人;上市让企业更规范的管理,上市对公司而言类似一种倒逼改革,公司的财务、法务、股权结构等方面都必须重新梳理,信息披露也势必更公开透明,这将推动公司治理的进步;上市让企业拥有更强大的品牌,上市相当于一种由国家提供的资质背书,是对企业价值的认可,这将为公司增加更多的合作机会。


为什么要到美国去,这就需要结合美国资本市场的特点来看。


1、美国市场的稳定性

美国市场容量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市场;接纳性强,就像一个世界大熔炉;美国不仅有比较健全的市场法律法规,还有庞大的资金来源,这使美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最有效的资本市场。对比美国,中国市场的稳定性还没达到这么理想的状态,中国的公司想要上市肯定要选择更稳定的市场。

2、公司上市的效率性

中国面对公司的上市实行的是审核制,从提交资料到审核再到通过最少也要一两年的时间;而在美国实行的是注册制,只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最短半年能上市成功。效率就是金钱,在准备上市阶段肯定有很多需要调整和投资的地方,如果拖个一两年,市场可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公司的计划是很不利的。

美国强调发行人必须依法公开各种资料,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出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是将发行人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判断。注册制的基础是强制性信息公开披露原则,遵循“买者自行小心"的理念。


我国股市采取核准制,要求申请发行股票的公司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证券监管机构规定的必备条件。证券监管机构除进行注册制所要求的形式审查外,还关注发行人的法人治理结构、营业性质、资本结构、发展前景、管理人员素质、公司竞争力等,并据此做出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的判断。换言之,即使纸面材料资质符合,也有可能因为不可见原因被驳回申请。这也间接导致在美国上市(借壳)操作时间更短,最长六个月,最短只需三个半月。


3、股份和投票权的对等问题

在中国上市的公司要严格遵守同股同权的条例,即你拥有该公司多少股份,在重大事件投票时就拥有多少的投票权,这就是很多公司不想上市的原因,害怕上市之后拥有的股份不多,导致公司创始人在董事会说不上话甚至会被踢出局;而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是完全可以允许同股不同权这种情况出现,例如刘强东在京东所占的股份是15.8%,但他的投票权达到了80.2%。

除了以上三个因素之外,还有其他次要的因素会被考虑到,比如在美国上市费用较低、方便企业走出国门去海外发展、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等等。所以并不是不想在国内上市,而是为了企业的整体利益着想,当然会选择更好的上市方式。


4、无限资金来源,供应充足


美国崇尚自由市场,没有资金管制,美元可以自由进出,世界资金都在这里汇集,数量巨大、规模各异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这里依据不同目标寻找不同投资标的。对于一家懂得游戏规则并且和华尔街建立了联系的公司而言,融资空间极具想象力。当今国内的股市一天交易总金额约在千亿级美元水平,只相当于美国蓝筹股,如英特尔、微软等个股的平均每天交易额。


5、开放的渠道,灵活的交易方式


在美国,如果公司业绩良好,可以随时发行新股融资,频率也不受限制。董事会决定融资方案后向监管部门上报,通常情况下,若20天内没有获得回复,上报材料就自动生效;若监管部门有问题则需要回答,且监管部门有30天的必答复时间下限。当公司股价达到5美元以上时,股东可将所持股份拿到银行抵押贷款。没有涨停板的做法,只要在交易时间(早9晚4连续不休,4点后有些证券公司提供电子场外交易,直至晚7点)均可买卖,也可以选择债券等其他方式。


6、更大的市值增长空间


美国资本市场对高成长性有一种近乎非理性的崇拜,美国股市从来不吝赋予企业高市值。


在A股,发行价格受到23倍市盈率的上限管制,对新兴行业公司不利。而在美国,发行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并且美国股市的市盈率相比港股市场较高。


7、成熟的投资者


美股市场发育较成熟,以基金投资者为主,还有大量专业投资机构,散户作用有限,所以不容易出现欣泰电气那样被强制退市还能拉出数个涨停板的“不合理现象”。对企业而言,这更有利于保持市盈率稳定。

返回目录

上一篇:拿到一份财务报表,应该怎么分析?财...

下一篇:财政部正督促地方加快发行地方债 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