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以下合称“资管细则”),对非标资产的界定进行进一步明确,并确认了私募FOF/MOM业务模式的合规性,券商资管私募FOF/MOM业务或许迎来新的发展方向。
而银保监会近期下发的《信托部关于加强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过渡期内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了慈善信托、家族信托不适用资管新规,家族信托这一“蓝海”业态凭借与资管新规高度契合的优势,将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
或颠覆以往 私募FOF定制模式
《资管细则》对FOF正式进行了定义,证券期货私募资管计划载体上开展的FOF业务,无论投资标的是私募资管产品还是公募资管产品,投资比例达到80%以后统一界定为FOF业务。也就是说,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可以开展私募FOF或公募FOF业务,同时要求FOF业务需遵守单层嵌套规定。
与此同时,《资管细则》从多个方面对资管计划投资非标准化资产进行了系统规范,允许集合资管计划投资非标准化资产,统一要求投资应当采用资产组合的方式,并设定了“双25%”的比例限制。
多家券商资管的工作人员表示,资管细则明确了私募FOF的产品业务形态,但券商和私募的合作模式可能会因此产生一定的颠覆。
“现在就是我们募钱投向几个私募产品,借着自己开发的私募系统和自身的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帮经纪业务总部筛选一些比较好的,然后组成一个私募基金的组合去推销给更多的客户。”沪上一家券商资管工作人员表示。
在她看来,《资管细则》发布之后,以后每一个私募基金设立一个产品,就不是单单的通过一家券商资管来销售。“对私募而言,最大可能是变成像公募基金一样,去设立通用的或者是说标准化的常见条款,让各家管理人来选择,就不是以前一对一的模式了。”华南一家券商资管的市场部人士表示。
私募行业将正式走进资产配置新阶段
私募FOF会迎来更加健康的发展,但也面临着洗牌局面,行业将会出现强者恒强、两极分化的格局,部分脱颖而出的私募机构将会获得市场的青睐,行业集中度会有所提高。
此外,从监管分类的角度将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作为一种类型进行明确,有利于丰富私募类型,规范和推动FOF业务;丰富投资的产品选择,实现真正的资产配置,通过真正的多元化配置,不仅给投资者带来更好风险收益比的产品,也能有利于渠道向管理人转型,提升管理能力,促进行业发展。
我国私募FOF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成为市场上一股新生力量。从国际经验看,海外成熟国家的投资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FOF形式等专业机构配置出来,FOF是成熟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
未来发展空间可期
私募FOF的发展方向是机构化、专业化和规模化,而处于转型过程中的银行资管、保险资管或成为未来最大的FOF投资机构。
“随着国民财富的累积,高净值人群理财需求多样化,未来10到20年,FOF会成为重要的理财产品。专业资管机构的决策将更加科学,将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聚集起来,通过FOF形式,可以进入一些高门槛或稀缺性的私募基金。”
虽然看好私募FOF行业的未来发展,但要做一个成功的私募FOF是非常难的。FOF管理人的水平体现在两点:第一,帮客户做合理的资产配置,提前布局未来能有优秀表现的资产类别;第二,在每个资产类别里面帮客户选到最好或者最有潜力的管理人。“同时满足这两点是非常难的,私募FOF机构要在行业中脱颖而出,任重道远。”
我国私募FOF/MOM业务未来有巨大发展空间,但目前参与资金大多以机构资金和企业资金为主,个人资金还相对较少。随着国民财富的累积,我国高净值人群多样化理财需求的发展,私募FOF/MOM业务会成为其重要选择,此时规范相关类型产品的登记备案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