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2018:敛锋芒 重合规 新拐点

作者:meirijinrong   已查看:219     发布时间:2018-12-28 15:41:34

编者按:在经历了野蛮生长后,互联网金融在2018年逐步拥入监管怀抱,并进行了系统性的“排雷”。所以,这一年围绕互联网金融行业,关键词逃不出严监管、风险、资本撤离与转型这几项。不过阵痛也是暂时的,期待风雨过后,互联网金融革除疲敝,找准定位,为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光与热。

年内7家互金企业赴美上市

上市热情与低迷股价反差大

自2016年12月18日宜人贷在纽交所上市后,互金行业掀起了赴美上市潮。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2017年先后有7家公司赴美上市,融资规模总计15.71亿美元。

这股互金企业赴美上市热潮在2018年仍在持续。今年3月19日,点牛金融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规模0.06亿美元;7月27日,灿谷金服在纽交所上市,融资规模0.44亿美元;9月21日,小赢科技在纽交所上市,融资规模1.6亿美元;10月25日,品钛科技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规模0.6亿美元;11月13日,泛华金融在纽交所上市,融资规模0.025亿美元;11月15日,微贷网在纽交所上市,融资规模0.45亿美元;12月14日,360金融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规模0.51亿美元。

总体来看,今年年内,共有7家互金公司赴美上市,数量与去年持平,但总融资规模为3.68亿美元,仅为去年总融资规模的23.4%。

不仅融资规模缩水,赴美上市的互金企业的股价也不尽如人意。从盘面来看,近一年来,互金中概股持续下跌,有多家互金公司股价甚至“腰斩”。截至目前,互金中概股股价跌幅普遍在30%-80%之间。主要互金中概股日均换手率均在1%以下。

对于如此的股价走势,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美股大盘对互金中概股的传导效应比较明显,互金中概股股价承压。同时,互金公司的业绩以及行业整治的影响也导致了市场信心不足。

根据在美上市互金公司发布的2018年三季报显示,多数公司在净收入、营收等关键指标上,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对此,有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指出,下半年以来,合规备案成为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的工作重点。监管层多次要求网贷平台业务规模不得增长,因此,各家平台主动收缩业务后,这对上市互金平台的业绩造成的冲击也十分明显。此外,在行业7月份-8月份经历了一波“爆雷潮”后,多数平台的资金出现流出状态。

与低迷股价相对应的是,今年互金中概股频频出手“护盘”。12月13日,趣店集团发公告称,将新增近3亿美元股权回购计划,这是2017年第四季度趣店启动股票回购计划后的新一轮回购。

趣店集团创始人、CEO罗敏对此表示,“目前公司股价和基本面之间存在明显脱节,我们进一步的股权回购计划反映了我们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信心。”

而在此之前,和信贷也宣布将在12个月内最多回购累计2500万美元的美国存托股。此外,拍拍贷、宜人贷、信而富也宣布了“护盘”方案,5家公司拟回购涉及金额合计近4.85亿美元。

“爆雷潮”后时代网贷加紧修炼“内功”

今年下半年以来的“爆雷潮”,可以说给网贷行业带来了重重一击。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平台数量的大幅减少。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561家。而截至今年6月底,网贷平台的数量还有1836家。3个月的时间里,网贷平台数量减少了近15%。

《P2P网贷危机调研报告》分析本次“爆雷潮”的主要原因——整体流动性收紧致使P2P平台资金供给面承受压力。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借款端违约率上升,部分借款人恶意拖欠,部分平台风控能力不足、借款人逾期严重,种种资产端违约怪象,暴露出了中小P2P平台在反欺诈、资产审核、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薄弱和缺失。

对于此次“爆雷潮”后行业的转变,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在营网贷机构的管理层,更加注重平台自身项目的真实性。因为如果在公司内部都不透明,真实性就存疑,存在恶意诈骗的可能性,一旦出问题,会牵连到高管自身。此外,2018年行业期限错配现象得到改善。第三方行业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以后,行业平均借款期限呈持续延长趋势。这既是政府合规监管的效力,也是平台出于缓解自身流动性风险的考虑。最重要的,网贷机构深刻意识到风控是平台发展的核心。摒弃唯规模论,即使是在经济上行期,也要对风险怀有畏惧之心,这样到了经济下行期间,才能有效对抗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爆雷潮”也刺激了各地监管部门出台政策逐步规范互金行业的发展,而互金平台则在政策的指引下,更加注重修炼“内功”。有业内人士表示,网贷平台在发展过程中要与看似创新、实则违法违规的行为划清界限,要紧扣金融信息服务中介本质,把内功练好,平台要生存、要发展,要追求安全有质量的快速发展,注重效率的优化提高。

“网贷平台要提升风险管控水平”,在谈及如何修炼内功时,前述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要对资金进行隔离存管,达到资金笔笔监控;另一方面,资产也要真实穿透,而且要小额分散,资产的透明能够让假标、自融等问题无地遁形。

“2018年互金行业的秩序在重建,随着劣质平台的出清,合规优质平台优势凸显”,布谷农场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郑伟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迎来监管下的新常态,这对平台和投资人都是利好。互金行业是普惠金融的有力抓手,多元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我们要将眼光放远,这个市场不会缩小的。

“眼下,网贷平台应该做好长跑的准备,坚守合规运营底线,明确‘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的定位。另一方面,平台更应不断夯实内功,以核心的风控能力筑造壁垒”, 郑伟博表示。

互金企业“换位”:让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

2018年,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了强监管时代。从网络小贷、P2P、现金贷、ICO到第三方支付,监管层频频放出监管“大招”。

随之而来的,是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对金融机构之间的角色定位不断发生变化。

今年,“BATJ”旗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相继“去金融化”,坚称自己只是科技公司。而除了“BATJ”外,还有很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开始了“去金融化”的历程。例如,乐信CEO肖文杰此前曾宣布,乐信将进一步开放现有的技术,“不做金融业务、不参与金融业务竞争,做各大金融机构最好的合作伙伴”。

早在2017年初,蚂蚁金服就宣布,将自身定位为TechFin(科技金融),以后只做技术,帮助金融机构做好金融。在2018年这种定位则更加清晰,蚂蚁金服CEO井贤栋曾表示,蚂蚁金服定位为一家科技公司,而进入金融领域则是“一不小心”。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2018年博鳌论坛上也提出,未来京东金融将扮演金融服务机构的角色,专为传统金融机构输出技术。为了淡化金融属性,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

在业内看来,大量企业集体“去金融化”标签无外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方面,监管趋严。2017年,从P2P、ICO、互联网资管、互联网小贷、现金贷到第三方支付,一系列专项整治文件下发,为互联网金融划上合规红线。另一方面,牌照是互金企业必争之地,而在获取牌照的过程中需投入大量资金,定位于科技公司则能更快开拓市场,且能比金融企业获得更高的估值。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巨头“去金融化”同时,其战略重心也发生着转变,越来越多的互金企业正在积极布局面向传统金融机构、面向中小微企业、面向监管部门的三向科技赋能,这成为金融科技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2019年,真正有生命力的科技金融企业,除了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之外,还需要积极投入生态圈建设。

第三方支付经历“冰与火之歌” 年内收到超80张罚单

作为互联网金融最具的代表性的细分赛道之一,第三方支付在过去几年里,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之下,俨然已成为最主流支付方式之一。

根据易观数据,从2013年到2017年,第三方支付移动端交易规模保持着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高达202.6%。

一个更加直观的数据是,第三方支付在华北、华东、华南地区渗透率均超70%,在东北、西南、华中地区渗透率达60%左右。

不过,进入2018年之后,第三方支付最引人注目的不是跑马圈地,而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合规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频接罚单。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央行就第三方支付行业开出的罚单已逾80张,处罚金额也在不断刷新纪录,处罚金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罚单就已达到6张。

同时,断直连、备付金全面交存的监管措施也在逐步落地。从今年年初央行公布的一系列规范措施中可以看出,监管未有“松动”迹象。而在下一步监管中,违规入网的商户、商户真实性的管理和审查非持牌机构或为无证机构提供支付服务也已经被列为重点。

随着客户备付金全额集中存管的日子越来越近,原来主要依靠备付金利息收入的支付机构,其生存或将难以为继。央行发布的《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从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缴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缴存。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支付行业整合节奏也在不断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被注销的支付牌照已超过30张。

强监管背景下,外资支付机构有望入局成为了今年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热门话题。7月份,央行上海总部公示了越蕃公司支付业务许可申请,而越蕃公司主要出资人为World First Asia Limited,出资人民币1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其可能成为第三方支付牌照重启后,首家获得通过的外资支付机构。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C端市场格局基本已定,未来第三方支付机构B端和跨境业务将成为很多企业的着重发力点,而这两类市场规模巨大、商户分散且存在大量个性化需求,给众多支付机构带来了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他同时认为,明年有些机构的日子可能会更加难过。当前,移动支付已经进入下半场,未来比拼的是生态效应,也就是支付带来的叠加价值,包括理财等一系列服务将成为各方发力的重点。

消费金融成兵家必争之地金融科技助力弯道超车

消费金融是近几年互联网金融中最炙手可热的细分领域,上市公司、银行、电商、P2P平台等各类机构争相进入,抢占市场。

今年以来,在强监管的背景下,消费金融逐渐回归到合规的快车道上。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消费金融政策红利不断。

今年8月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提出要“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9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提升金融对促进消费的支持作用,鼓励消费金融创新,规范发展消费信贷”;10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又一次明确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重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政策红利不断的背景下,2018年以来,不少消费金融企业的业绩进入爆发期。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9月29日,共有24家涉足消费金融领域的公司公布2018上半年经营业绩,有19家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占总数的82.61%,这19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总计近58亿元。其中有15家上半年净利润在5亿元以内。

“2018年,经济与金融大环境进一步开放,这为消费金融行业带来了有利影响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消费需求的增长与升级也给消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上金融创始人兼CEO赵国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而随着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业绩猛增,其增资需求也愈发凸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初,有10家消费金融公司在2018年拟增资或完成增资,其中包括中邮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等。

除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此起彼伏的增资之外,还没踏入这一圈子的企业也在加速布局。

今年12月18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旗下中移动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揭牌,主要业务涵盖融合支付、特色电商、金融科技三大板块。显然,消费金融将成为中移动金融的主业之一,而其他两大电信运营商也已经开始布局并计划深耕消费金融领域。

另一方面,消费需求的增长与升级也给消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深耕金融科技成为新时代赋予消费金融的使命与基因。”赵国庆表示。

辞旧迎新

互金高管畅谈今年展望明年

2018年即将走到尾声。这一年,监管和合规贯穿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互联网金融企业高管眼中,今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怎样的面貌?站在新一年的起点,他们对2019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又有怎样的展望?《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互金高管,且听他们一一道来。

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

金融科技不是规避监管的“保护伞”,可以给实体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过去,很多中小企业只能通过民间借贷获得资金,成本很高。金融科技把中小企业沉淀在账本上的经营数据变成“信用资产”,有机会去获取更低成本的资金,减轻企业负担。

金融科技不仅能解决“钱”的问题,还能解决“规则”问题。制度不完善、财报不健全等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而金融科技要根据这些数据做决策,带动企业建立更加规范的管理体系,提高运营效率。

我们认为,金融科技不是噱头,应给实体产业创造价值。产业互联网化是2019年金融科技新的机遇,供应链金融是重要抓手之一。现在,已经有不少互联网巨头布局产业互联网。与个人长尾客户需要统一的标准化服务不同,企业客户更需要定制化的服务。可能一个领域的规模不会很大,但是只要做深做细,进入的壁垒会很高,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积木盒子CEO谢群:

没有一个金融子行业像2018年的P2P这样让人眼花缭乱,一方面从经营和消费两端拉动了实体经济,但另一方面则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出借人对本息回报的牵挂。相比其他涉众金融行业,P2P是有“罩门”的,那就是容易受到信心不足的打击。网贷虽然定位在信息中介而不是信用中介,但归根到底行业经营的是“信任和信心”:出借人需要对平台有信任,相信他披露的信息是准确的;新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而他们对行业的信心则是来自于对市场需求和政策良性博弈的预期。

2018年行业整改中的波折和复杂度,超出了市场的意料。监管对行业的规划必然是 “均码化”的——一个尺寸让未来所有人都要穿得下,可以规范平台经营,又不至于扼杀创新。但这样一来,平台必须搭建更高标准的模式来继续运营以期得到备案,从而增加了检查和整改的复杂度。

对于2019年的行业的机遇和挑战,我希望各用3个词来预测。机遇是冲刺“备案”、发展“松绑”、行业“信心”;而挑战则是时间表不确定、警惕清退雷,以及地方监管套利。

和信贷CEO周歆明:

自2007年第一家网贷平台成立以来,网贷在中国已走过了十一年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它经历了从不温不火到野蛮生长再到合规前行的艰难蜕变,如今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主力军。

2018年是网贷大浪淘沙的一年,在经历了夏天的风险事件频发后,行业优胜劣汰的洗牌加剧,在监管政策的指引下,正朝着“良币驱逐劣币”方向健康发展。每个硬币都有两面,行业集中出清既是考验,也是机会,我想行业风波过后,必将给予那些优质、合规平台更多的发展机会。

风雨之后见彩虹,2018年是网贷行业重整的起点,不合规平台持续出清,同时也促进了优质平台间的良性竞争,行业发展由此进入新的篇章。大浪淘沙过后,相信2019年的网贷行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企业练好“内功”、踏实走好每一步,方能在激烈的市场中占得先机。

微贷网创始人兼CEO 姚宏:

告别野蛮生长,拥抱合规运营。2018年作为中国互金行业第二个10年伊始,行业走得虽显艰难,但越发笃定。

这一年,经历了市场出清、自我升级,我们看到了行业正在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金融科技正在规模应用,监管政策正在不断完善,“合规、透明、有序”的智能化发展基调正在铺设。

对微贷网来说,2018年是一个新起点。11月15日,创立满七周年的微贷网在纽交所上市,我们很欣慰的看到微贷网的合规努力、经营实力获得了全球资本市场的认可。作为金融科技行业的参与者,微贷的成绩离不开用户的支持与信任。未来微贷仍将继续在产品、服务和风控上做更多的技术创新,秉持普惠理念,助力实体经济业的发展。

时至今日,行业仍然鱼龙混杂,纵观2019年,仍需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小微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也仍然真实且大量的存在,如何让金融科技更好的把控风险,用更低的成本实现金融普惠,依旧是互金从业者要努力的方向。

有利网创始人兼CEO吴逸然:

2018年下半年行业受到的冲击很大,一方面有宏观面变化的外因,但更多还是行业和一些企业自身存在问题。2018年是全行业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是出清的过程。我们可以很骄傲的说,有利网一直坚持合规发展,在行业冲击下跌当中,出借人每期依然能按时收到来自合同约定的借款人的还款,没有打一点折扣。

2018年也是各家平台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个好时机,包括平台的管理能力和价值定位;经受了考验之后,2019年合规的头部平台将会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在普惠金融上也会有更大的作为。

51信用卡CEO孙海涛:

在合规层面,51信用卡已顺利通过行政核查,同时按照中金协要求已提交合规自查纸质材料。

在信用卡科技服务领域,51信用卡通过自身的科技能力输出,与金融机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同时,成功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为数不多的港交所上市公司。

期望2019年合规完成后,行业可以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就公司而言,期望51信用卡的科技能力可以助力更多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

2019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与深化和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在综合B、C两端需求和痛点的基础上,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持续完善金融科技价值输出体系,实现精细化、垂直化、场景化、个性化服务,打造成为专业的“金融科技运营商”。             ( 证券日报) 


返回目录

上一篇:中国动力并购重组首试定向可转债支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