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风险更新:纾困基金进展如何?
作者:
meirijinrong 已查看:1630 发布时间:2019-01-21 19:12:19
股票质押业务通常的业务流程是上市公司股东以自身持有的股权质押给质权方(券商、银行等)融入资金,到期后归还借款解冻质押证券。其本质上是上市公司资产端加杠杆的一种。2018年年初以来,股票质押业务在市场上的关注度颇高,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
其一,2018年年初至今A股市场持续低迷,股票质押业务风险“螺旋式”加大。股票质押业务具有内生的顺周期性的特点,即对于大比例质押融资的上市公司而言,一旦股价跌破其场内质押业务设定的平仓线,质权方——证券公司会要求其补充担保品或追加保证金,而一旦大股东无力担保,证券公司则会对其进行强制平仓操作,这会给市场投资者带来悲观情绪,引起股价下跌,叠加若出现个股股东变更公司面临经营层面风险,则会进一步加速个股股价的下跌。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公告数量几何级别增长,股票质押业务流动性危机频繁出现,业务风险快速放大。
其二,18年10月以来“一行两会”等管理层通过国资兜底、资管计划纾困等方式参与化解上市股票质押风险,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的关注度。18年10-11月期间,一系列针对民企股权质押、债务风险等问题的政策解决方案密集发布,上自中央政府,下到社会资金纷纷参与到其中,从而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其中,以深圳国资为首的各地国资出手纾解本地上市企业股票质押困境、由11家券商出资设立的系列资管计划是当前关注度最高的两大解决方案。
基于当前股票质押获得较高关注度,我们将从前期我们搭建的多维度股票质押数据库出发,对当前股票质押业务进行全方位解读,着重解读以下几方面问题:
1、当前股票质押纾困基金进展如何?
2、我国股票质押业务的发展历程、目前发展规模及分布情况;
3、当前市场的股票质押风险几何?
4、质押新规对股票质押业务的影响如何?
纾困驰援政策相继出台,
化解股票质押风险
1、规模分析:当前各类纾困产品规模已接近7000亿
10月份,随着深圳市国资入股上市公司,打响股票质押纾困第一枪以来,各方监管层纷纷发声,积极推出相关政策,通过各类金融机构等设立质押纾困专项基金,意在化解A股股票质押风险,推动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目前看,股票质押纾困基金的参与方主要包括:
1、央行: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推进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计划,同时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商业银行扩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2、银保监会: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同时,理财新规允许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可以发行公募产品直接投资股票。
3、证监会: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资金成立新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陷入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纾解股票质押困境;尽快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继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
4、地方政府:各地政府陆续成立“纾困”专项基金。
5、交易所:沪深交易所分别发行纾困专项债券,支持民营企业融资。
经梳理,截至目前,各类纾困基金总规模已接近7000亿元,其中包括:深圳、北京、上海等地政府成立的纾困专项基金合计规模约为3537亿元;券商资管基金和纾困基金合计规模约2177亿元;保险资管成立的纾困专项产品规模达1083亿元;沪深交易所合计发行18亿元纾困专项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