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金融体系对中小企业存歧视 化解问题须尊重市场

作者:meirijinrong   已查看:961     发布时间:2019-02-18 08:14:26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最近变得更加严重,我认为原因之一是经济转型需要中小企业发挥作用,但金融体系没有转过来,现存体系对于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存在一定歧视。” 在2月16日举办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9年年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从金融体系转型的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当前,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受到决策层的高度关注。2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实现各类所有制企业在融资方面得到平等待遇,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但是如何落地及实施效果仍待进一步观察。

  黄益平分析到,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两大特点,一是金融资产中银行占比非常高,超过70%,二是金融抑制程度很高,这一体系适合支持大企业、粗放式扩张的企业和制造业,不擅长服务小企业、创新型增长企业和服务业。

  黄益平指出,银行一方面依靠历史数据和抵押资产进行决策,更倾向于为国有企业放贷,这本身就是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另一方面,银行等正规金融部门压低利率,实际上减少了能服务的中小企业数量,后者被挤出正规市场,进一步推高非正规金融利率。因此,流动性无法渗透到实体经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尤其突出。

  要解决以上问题,黄益平认为,首先要利率市场化,这不仅仅涉及资金效率和金融风险问题,还是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可持续服务的保障,而行政手段可能适得其反。“我去调研一个大行分行,他们今年的任务是要放50亿元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压在5.3%,问我该怎么做风险定价,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黄益平表示。

  其次,黄益平认为是要将思路集中到银行等间接融资渠道。发展直接融资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当然重要,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即使是美国,其直接融资比重也不到50%,中国资本市场占非金融企业外部融资仅为15%,与日本、德国相当,不能指望短期内可以通过发展资本市场解决这一问题。

  最后,黄益平认为,要正确发挥非正规金融部门的作用,规范而非消灭它们。 他以格莱珉银行在云南大理的试点及网商银行为例指出,它们通过使用替代性数据等,克服了小微企业及农户历史数据缺乏、担保不足的问题,高效率地提供了服务。“影子银行和金融科技确实带来了风险,但它们是实质性的金融市场化的产物,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其实我们是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

返回目录

上一篇:资本市场全动员!服务民企3大要点10大...

下一篇: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提前部署安排 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