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到合肥,四板市场这半年发生了什么?

作者:meirijinrong   已查看:763     发布时间:2019-04-04 16:58:51

继2018年8月30日,区域性股权市场协会在成都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简称“成都会议”),时隔半年,中国证监会打非局,中国证券业协会于2019年3月29日在合肥再次组织召开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发展专题座谈会(简称“合肥会议”)。四板市场的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市场前景逐步明朗。

 

从2018年的成都会议到2019年的合肥会议,这半年,四板市场发生了什么,合肥会议讨论了哪些议题,四板市场未来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文 | 新四君

  图 | 网络


 

2018年的成都会议是第一次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联合大会,也是继2017年开始的市场整合结束后的第一次总结,是时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各家的运营情况、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都是区域性股权市场,但是从实际的效果看,差距显著。

 

所以,成都会议被认为是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发展的新起点,证监会阎庆民副主席提出了“六个着力”、打非局李至斌局长提出的规范发展具体要求为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刚刚结束的合肥会议既是对成都会议后,半年来市场发展的复盘和总结,也是针对资本市场近期变化进一步对四板提出要求。

 

从市场观察者的角度来看,这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是两个问题:

 

第一,区域性股权市场要建设成什么样的市场。

第二,如何解决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 01 /


首先第一个命题,四板市场要建设成什么样的市场。

 

在成都会议时已经予以了明确,在本次合肥会议上又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阐述。两次会议的核心观点和宗旨是连续且保持一致的,核心思想有三条:

 

1、区域性经营是必须。这条原则已经基本完成和贯彻,各区域性股权市场不能在跨区经营或省外建立分支机构,同时也保证了各家市场在本地的独一性和排他性。市场服务的企业只能是本地企业,但是投资人可以覆盖更广大的范围,区域性的经营既是对本地企业的保护和支持,同时也是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市场予以公平的竞争环境。

 

2、私募证券化是趋势。证券化在四板市场主要对应几个方面,一是挂牌企业的股份制改制以及挂牌企业的登记托管。这两点是证券化的前提和必然要求。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证监会希望逐步将私募股权交易纳入到证券化的轨道,让更多A、B、C轮的私募股权投融资纳入到四板监管体系中。

 

3、股权性业务是核心。从成都会议到合肥会议,股权性业务是重点,也是证监会一直强调的四板市场具有的排他性的业务。其核心依然是加大直接融资比例,降低企业杠杆水平,减少金融风险。

 

由此我们可以初步给四板画一个像,各区域内的以股份制公司为挂牌主体,进行私募股权业务为主,有着较为规范的进退机制,逐步整合私募交易的的交易市场。

 

/ 02 /


第二个命题是如何解决目前的困难和问题。

 

在这半年的时间内,四板市场确实遇到比较大的转型压力,但是总的来说应该是在往积极的方向进展。截至2018年底,全国设立34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共有挂牌企业24808家(其中股份公司8395家),展示企业98647家,纯托管企业6809家;累计为企业实现各类融资9063亿元。

 

市场的困难主要是现有市场环境和未来发展之间的转变,主要集中在几块。

 

第一是市场规范性不足。比如挂牌企业股改的积极性不高、展示企业多挂牌企业少,有限公司多股份公司少、登记托管的法律问题。

 

第二是市场的功能性欠缺。比如二级市场流动性不够、股权融资能力稍显不足、市场服务机构的能力水平层次不齐。

 

第三是市场运营机构的生存压力。

 

第一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基于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这是四板在摸索阶段的必然,要从大局考虑,不能急于一时。后两者的问题,更多需要靠市场运营主体自加压力,直面困难,解决问题。

 

合肥会议给出的解决方案总结起来是八个字:“夯实基础,练好内功”

 

所谓“夯实基础,练好内功”,就是市场运营机构、服务机构要从自身出发找答案,监管部门予以一定的支持和配合。要根据区域性股股权市场要准确把握市场发展定位、做实做精股权融资业务、平稳开展交易转让业务、大力发展合格投资者、严格实施分类分层管理、认真做好登记托管服务、规范发展可转债业务、落地落实日常监管、切实防范化解风险。

 

举例来说,今年上半年提出的科技创新专板,就是监管部门为四板市场量身打造的新的市场空间,区域性股权市场要将科技创新专板作为落实国务院部署、资本市场重要改革的举措,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简而言之,科技创新专板大目标服务国家战略,小目标服务科创板,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



/ 03 /


合肥会议后,市场监管部门可能会出台进一步规范市场的文件,四板市场在未来1-2年内还将处于以规范为主的发展阶段。

 

对于市场的各方主体而言,这一阶段可能是最后宝贵的机会窗口期。

 

对于挂牌企业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篇:今年首季监管盘点,下一站剑指保险中...

下一篇:科创板加速推进 北上资金及融资客抢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