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开发区实施四大工程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

作者:meirijinrong   已查看:679     发布时间:2019-04-29 15:30:54

近年来,烟台开发区大力实施金融“四大工程”,全力畅通金融“血脉”,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金融供给“扩容”工程,筑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基础。着力打造十大卓越产业集群,汇聚工业企业2800余家,厚植金融发展的产业沃土;率先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简化办事流程,对金融项目实施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对金融高端人才提供“贴身式”服务,打造最优营商服务环境。高标准谋划建设长江路传统金融带、衡山路新型金融圈和业达基金谷,成为金融项目强磁场。累计设立金融机构114家,基金169支、总规模1262亿元。将金融项目建设、改革试点、服务创新等8项任务纳入三重工作,每月调度、压茬推进。华海保险在全国88家财险公司中跃升至第37位,在全省3家财险总部中跃升至第1位。


二、实施小微信贷“增氧”工程,纾解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难题。打出“政策支持+考核激励+风险分担+政府贴息”组合拳,引导银行创新设立5家信贷专营机构,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贷、科信贷、政银保、银税互信、无还本续贷等特色服务。仅知识产权质押方面,已为26家企业发放贷款38笔、3.8亿元。在全市率先设立财政引导基金,成立注册资金2亿元的国有创投机构,发挥“引导基金+直投基金”双向合力,以1.2亿元的引导、直投基金,带动社会资本跟投18亿元。将区银桥担保公司增资至5亿元,累计为1378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03亿元。万隆真空是一家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企业,在其承担的工信部特铜项目遇到资金瓶颈时,创新采取财政配套资金质押担保方式,帮其获批贷款2000万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增长50%,2018年入围全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


三、实施资本对接“助推”工程,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制定服务挂牌上市企业工作制度,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烟台服务基地,推动80户企业成功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其中境内上市公司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1家,实现直接融资近200亿元。睿创微纳成为全国首批、北方首家科创板申报受理企业,东诚药业更是通过7次并购融资33亿元,发展成为核药行业龙头。依托金融服务平台,建立金融机构与企业信息双向发布、即时查询、无缝沟通新机制,促进企业融资近20亿元。其中德邦科技引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1.5亿元,成功转型为现代化集成电路封装企业。


四、实施金融生态“优化”工程,打造企业融资最优环境。联合省工商银行开展“调审合一、提效限息”试点,首批获得授信企业26户、10.14亿元,96%投向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到“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全国唯一非自贸区试点、国家级开发区唯一试点,并被列入省级支持实体经济45条。与阳光财险合作共建信用大数据实验室,建立诚信企业、企业家动态数据库,提高金融供给效率和质量。依托“镇街—社区—社区内部组织”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实现非法集资风险源头管控、先期处置。设立5000万元政府信贷周转金,坚持“政府协调、债委会协商、市场化处置、有保有破”原则,政银企监四方联动,有序推动企业金融风险化解。2019年3月末,全区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8%。

返回目录

上一篇:山东发布2018年知识产权白皮书

下一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选择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