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普惠金融持续发展体系的构想

作者:songjingtao   已查看:801     发布时间:2017-12-11 12:50:12

当前发展普惠金融的主要障碍是金融服务和产品供需对接度低。一方面,银行金融产品同质化、品种单一、客户群体集中,导致竞争环境恶化、盈利水平下降、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消费者缺乏金融常识,特别是一些偏远落后地区享受不到正规良好的金融服务,使有效需求不足,导致金融供需不平衡。为此,笔者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力求构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体系,以期实现金融服务与产品供需的有效对接。

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一)整体框架。以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需的有效对接为着力点,促进普惠金融循环持续发展。一方面,通过宏观政策的实施及监管措施的引导为普惠金融发展指引方向、建立良好发展政策环境,保证金融机构适宜的生长空间;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形成支持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完善的市场机制。另一方面,普惠金融服务的深化发展将推动市场机制提挡升级,进而对宏观政策和监管措施提出更高要求,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升级并持续发展。

(二)目标规划。一是同业竞争有序,金融产品和服务价格合理。盈利性是普惠金融供给者在决定是否进入市场的主要考虑因素。金融产品的价格必须可以覆盖成本,并遵循成本收益的市场原则,设计合理、差别化的金融服务与产品价格。通过政策及监管引导银行业提供差异化服务,突出服务特色,形成分工合理、良性竞争的银行业同业市场环境。二是保障机制健全,普惠金融发展外部环境优化。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对普惠金融的发展有着很强的促进和保证作用。运行良好、效率较高的信用、担保、沟通等金融市场调节机制能够加速普惠金融发展。建设高效的金融市场调节机制,为金融参与者的各项金融交易活动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三是普惠服务深化,低收入者获金融资源优先配置。边缘化客户潜力得到开发,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低收入消费信贷服务面扩大,将低收入人群纳入金融服务范围,使金融资源在低收入人群中从覆盖面及层次上都得到高效配置。

(三)任务分解。一是加大宣教力度,提升金融消费者素质。通过政府部门、中央银行、监管机构、银行业机构等部门多角度、全方位宣传,不断提高普惠金融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信用意识,激发其消费潜力、提升消费者素质,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延伸空间与健康发展保障。二是加快经营转型,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加速转变基层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经营模式,形成用户导向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支付、融资、社区金融等全方位服务,提升基层服务水平,扩宽服务覆盖面。三是注重产品创新,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随着农户经营活动的多样性和劳动力跨部门、跨区域的流动等原因,传统单一的信贷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要求,并提出了多样化需求。多层次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多样性金融服务和产品,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四是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引导效率。普惠金融发展需遵循市场化原则运作,采取创新的技术手段,必定伴随特有风险。监管部门以监管政策为引导,以监管方式创新为手段,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普惠金融风险可控,为普惠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五是强化政策精准,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明确精准的政策立场、配套的规章制度以及完善的法律体系,为面向贫困和低收入群体以及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提供保障和支持。如在利率优惠、存款准备金率、还款及信用结构等方面给予金融政策支持;通过免税、贴息等方式给予财税政策支持。

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整合网点布局,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一是宏观层面引导策略。政府要通过提供公共财政支持完善落后地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公共品;要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提高农村地区移动设备的拥有率,以此为互联网金融向农村地区拓展业务打下硬件基础,使之整合物理网点,发挥差异化优势。二是中观层面支持策略。加强同业合作,推进电子化金融服务建设。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尝试通过委托代理等方式,协定空白服务点布设金融自助服务机具的主体行,其他机构作为委托行,明晰责任,合力解决金融自助服务点维护费用高问题。三是微观层面实施策略。银行金融机构要逐户分析低效网点金融需求特点,探索布置ATM、定时定点提供现场服务等方式满足低端金融服务需求,通过提供上门或接送等方式满足中高端客户金融服务需求;要不断优化物理网点建设,做到网点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要不断提升基层网点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二)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渗透度。一是建立由政府、监管部门为主导,各银行业广泛参与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财政补偿等制度激励政策,激励农村银行机构创新普惠金融业务。地方政府要建立银行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形成担保机构全额担保、政府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提供反担保和企业以其可抵押资产作抵押担保的“三连环”担保机制;发挥财政出资担保机构的主导作用,建设形式多样、渠道多元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二是银行业机构要针对不同客户群体,设计适合各自金融服务特征的产品和服务流程,满足不同区域之间、同一区域不同客户之间的多样性金融需求;要扩大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品种,运用联保、担保基金等联合增信方式,积极探索发展满足金融需求的组合贷;要利用多种方式建立和完善农户资信评价体系,积极发放不需要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

(三)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质效。加强银税合作,银行可根据小微企业税务信用信息和生产要素信息,为其定制金融产品,实行差异化授信;要加强银保合作,通过投保主体(贷款人)、保险公司、贷款银行三方签订理赔权益转让协议的方式,将理赔权益转让给贷款银行,银行通过预期收益权抵押方式为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加大落后边远地区客户群体金融知识普及,引导其通过手机收款宝、互联网pos+、蓝牙手机刷卡器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享受金融服务;从单一授信到集体授信,扩大金融服务力度。

(四)银行经营转型,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对普惠金融业务进行政策性补贴,主要是对农村金融机构因服务三农而降低的利润与风险。争取小微企业贷款、农户贷款等支持地方支柱产业的贷款的营业收入免征或是少征营业税;商业银行对基层分支行要增大授信权限,基层分支机构也要加强激励约束等制度建设,用良好的业绩换取更高的授权。

返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工银国际:中国“金融+”相关产业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