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明:支持高收益债发展 提升债​券市场包容度

作者:meirijinrong   已查看:1429     发布时间:2019-07-21 22:58:53
        7月18日,中央结算公司总经理陈刚明表示,为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债券市场的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支持高收益债券发展。陈刚明是在由中中央结算公司主办的2019年债券年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提升债券市场包容度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18年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升至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是从发行结构看,中低信用评级债券发行占比少,面临事件冲击时发行较为困难。

  “规模上去了,体制机制还要跟上,需要破除结构性难题,促进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陈刚明指出,要支持高收益债券发展,提升市场包容度。

  此前多位固收投资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信用债爆雷影响下,一些机构对低评级民企“一刀切”,对某些违约多发地域的企业也关闭大门。一个地区出现民企债券违约,往往当地其他同类企业也会出现发行困难。

  陈刚明指出,要提升债券市场的包容度,推动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鼓励诚实守信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要大力发展高收益债券,让债券市场惠及更多中小企业,以产品创新带动债券发行主体扩大。要完善商业机构投资风险考核机制,培育高收益债券的机构投资者基础;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政策性和商业性安排合作共担;完善违约债券的转让机制,健全违约风险处置安排,强化对投资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提高投资主体的投资意愿。要积极规范评级机构,促进评级客观反映企业真实信息,建立公开评级与市场隐含评级之间的评级校验机制。

推动债市基础改革

  近段时间,受刚兑打破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影响,市场信用风险逐渐暴露,信用事件和评级调整广受关注。陈刚明指出,要重视市场隐含评级的预警功能和补充作用,继续探索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他还表示,要创新发展风险管理工具,满足市场风险管理需求。要持续完善担保品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债券担保品作为市场“流动性中枢”和“风险管理中枢”的功能。建议全面要求落实逐日盯市机制,把好质押安全阀。加快引入安全、高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尽快推出中央债券借贷机制,降低结算失败风险。有序发展利率、汇率等衍生品,适时放宽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等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有效满足市场对冲风险的需求。

  另外,要强化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增强投资者权益保护。从事前预防、事中应急、事后处置等方面完善制度建设,增强市场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统一信息披露内容要求,逐步提高信息披露格式化要求,深化以信息披露为本的债券发行机制,促进市场阳光透明。要完善评级制度,提高评级公司揭示信用风险的能力,使信用风险可信可判。要充实发行文件中投资者保护条款,建立受托人制度,夯实债券违约处置和担保品违约处置机制,提高市场出清效率。

  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市联通是业界共同呼吁。陈刚明提出,要提高债券市场的统一性,推动托管结算体系整合,优化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互联互通,使整个市场结构更加简单、清晰和高效。在此基础上,健全债券市场监测平台,对市场波动、资金流动、异常交易、杠杆操作等风险持续做好监测分析工作。

推动债市稳健开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境外机构,通过多种渠道参与进来。截至2019年6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债券约1.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其中90%为直接开户持有。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陈刚明指出,但和发达市场相比、和我国的经济地位相比,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还有提升空间。

  进一步开放债券市场:一是要引入更多境外主体参与境内市场。要进一步提高直接入市的便利化水平,发挥在岸价格主导权。建议对境外投资者简化资金账户的开立材料和流程,试行备案制;对债券账户和交易账户开立,实现电子化备案和开户。探索自贸区债券发行,为境外主体开展债券发行提供更多便利。要扩大“一带一路”债券发行规模,为跨区域资金融通提供支持平台。

  二是要适当放宽对交易工具的使用限制。建议在控制杠杆的前提下,放开对境外投资者参与回购交易的限制。在主要用于套期保值的前提下,适度放宽境外投资者风险对冲工具的使用,吸引更多境外长期投资者配置境内债券。有限度地放开债券借贷,降低跨境结算头寸调度不足的风险。可考虑将违约处置机制从回购扩展至跨境交易领域,以回应境外投资者关切。

  三是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国际合作。要探索中央托管机构的跨境互联,发挥境内托管机构、境外托管机构和境内银行机构的合力,优势互补,丰富境外投资者入市渠道。要促进担保品跨境互认,使人民币债券资产更好地发挥安全公共品和交易支持功能。
返回目录

上一篇:金融开放11条发布 试点外资控股理财公...

下一篇:牢记初心使命 勇于担当作为 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