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引领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作者:meirijinrong   已查看:791     发布时间:2019-09-04 17:18:3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配置资源要素的枢纽、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普惠金融面向大众,惠及百姓,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民生、助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亟须以创新破除瓶颈、引领发展,使金融服务更加普及、更加快捷、更加便利,推进解决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践行普惠金融是银行保险业的应有担当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经济组织和群众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目的是要提升人民群众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普惠金融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必须进一步增进理解、提高认识。

  (一)发展普惠金融是一项政治任务。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将发展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普惠金融政策,银保监会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相继出台配套措施。银行保险机构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把这些政策措施贯彻好、落实好。

  (二)发展普惠金融是一份社会责任。现代经济中,随着金融深化不断演进,社会经济组织与城乡居民越来越离不开金融。由于普惠金融更关注个人和企业的琐碎、个性化金融需求,讲求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机会人人平等,发展普惠金融既是增进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银行保险机构在坚持按商业原则运营的前提下,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既要扶优扶强,也要帮贫帮困,既要锦上添花,也要雪中送炭,平衡好商业性与普惠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三)发展普惠金融是一种大势所趋。小微、“三农”、扶贫等金融获得能力相对弱势的领域,基本是没有被金融满足的领域,但这些不仅是国计民生,更是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在传统业务价值下降且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投身普惠金融这片大蓝海也是银行业大趋势。

  (四)发展普惠金融是一条转型之路。受政策限制和风险积聚等因素影响,以往占很大比重的房地产贷款、融资平台贷款等业务已很难再有向上空间。随着金融脱媒和金融科技的加快发展,银行业竞争加剧,过去趋同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受到很大挑战。作为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新增长点,发展普惠金融已成为银行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和目标。

 普惠金融发展成效初显但瓶颈犹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金融机构的积极努力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势头良好。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普惠金融的内涵、外延及实施手段都在不断地丰富,形成了不少标杆做法和典型经验。但在传统普惠金融模式和技术条件下,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两高”瓶颈。

  (一)成效。一是普惠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省分行均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法人农商行和村镇银行达162家,基本实现“一县两行”。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基础金融服务在全省1.6万余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共建成普惠金融服务站3523个,其中贫困村覆盖率达93.20%。全省首家、全国第18家民营银行裕民银行正在筹建中,多层次普惠金融体系渐次形成。二是普惠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各银行保险机构根据小微、“三农”企业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和缺抵押、缺信用的弱点,积极创新普惠金融专属产品和服务。如推出“惠农e贷”产品,实现精准扶贫贷款全面线上发放;推出“微企贷”“掌上微贷”等线上小微企业专属产品,受到小微企业的广泛好评。三是普惠金融环境持续优化。为提高人民群众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便捷性和满意度,政府部门、银行保险业机构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如开展不动产“登记+交易”一体化改革,实现“一窗办理”“只跑一次”;打造“五个一”(设立一个普惠发展基金、建立一个金融数据中心、开发一个交易平台、打造一支专业服务队伍、整合一套金融资源体系)县域普惠金融工程项目,启动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试点,积极探索推进县域普惠金融改革。

  (二)瓶颈。一方面是成本高。普惠金融主要以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通常是金额小、笔数多,银行保险机构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才能获得少量的收益。同时,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决定了普惠金融必须要适度让利,以较低的价格或较高的代价让特殊群体公平享用金融资源,保障社会福利性。另一方面是风险高。普惠金融风险高的症结在于信息不对称和缺乏合格的抵押担保物。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往往缺乏传统金融服务的信用记录,并且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经营信息不透明、实际财务状况难摸清等障碍,影响了银行业机构对小微企业风险的判断。同时,普惠性金融客户往往抵押担保不足,缺乏有效的抵押物,风险抵御能力偏弱。

以创新引领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创新是金融服务永葆活力的不竭源泉,破解横亘在前的“两高”瓶颈,缓解政策性“高要求”与商业化“低回报”、信贷“高门槛”与客户“低资质”、服务“高成本”与回馈“低收益”三对矛盾,构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必须从产品、管理、科技、监管四个维度推进创新。

  (一)以产品创新适应普惠金融。一是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大力搭建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核心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订单融资、仓单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金融服务。二是积极拓展抵质押贷款业务。持续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支持开展动产、知识产权、仓单、应收账款、特许经营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三是稳步提升“政府增信”业务质效。积极开展与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的合作,缓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三农”抵押担保不足的困难。推动地方政府完善风险补偿和损失分担机制,促进有关政府增信业务健康发展。四是积极开展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业务。研究开发针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三农”的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产品,推动“一次授信、一次保证、随借随还、循环使用、适时调整”的信贷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五是着力丰富普惠性保险产品。发展信用保证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探索推进“脱贫后返贫责任保险”“防贫保险”“深贫保险”等民生扶贫保险,以及贫困人口重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着力满足多样化、多层次保险需求。

  (二)以管理创新推进普惠金融。一是持续推进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目前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刚刚起步,作用发挥还不够,要紧紧围绕增加普惠金融供给这个目标,加强资源配置,大力推进经营模式、管理方式、产品体系创新,更好发挥普惠金融事业部的作用。二是大力发展专业支行。适应科学技术与新业态不断发展的形势,创新信贷服务方式,设立为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服务的专业支行,努力提升信贷服务水平。三是积极推广“信贷工厂”模式。依据普惠金融的特点,在产品标准化的前提下,调整信贷作业流程,实行贷款集中审批制度,节约人力资源,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提高信贷审批效率。

  (三)以科技创新赋能普惠金融。一方面,借助互联网思维,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搭建开放平台,将在获客、数据、风控、增信、资金等业务节点中各有所长的机构连接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化优势,以规模经济效应为普惠金融消费者提供多元化、价格可承担、体验便捷的信贷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立足破解普惠金融信息不对称难题,支持与推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收集与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社保、海关、就业、环保、运输、能源、卫生、司法、金融等方面的信息,建立大数据中心,为银行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性客户进行信用评估提供信息支撑。

  (四)以监管创新支持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深入推进和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市场力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离不开监管政策的大力支持。例如,适当放宽不良贷款容忍度,尽快健全授信尽职免责监管制度,完善受托支付监管政策,提高贷款享受风险资本优惠权重的单户额度上限。

 

返回目录

上一篇:区域股权市场估值指引将出 释放四板估...

下一篇:全国股转公司多措并举保障挂牌公司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