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加快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songjingtao   已查看:1308     发布时间:2019-11-12 12:23:57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劳动就业、促进技术创新、改善社会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工作,在去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强调“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为新时代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大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涉及行业广泛、发展潜力强劲。在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牢牢抓住中小企业这个主力军,以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实现由大到强战略跃升。

一、持续筑牢“重要力量、关键支撑”之形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沐浴改革春风,迅速成长壮大,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投资、70%以上的税收,占市场主体的90%以上,成为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谋划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八大发展战略,中小企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中小企业数量达到290万家,连续四年保持35万户增长,累计增长146万户,增长140%。新设小微企业活跃度为75.4%,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户均带动就业5.6人。2018年底中小企业增加值达到3.87万亿元,占全省GDP 比重提高到50.6%,愈发显示出支撑经济发展的活力优势和动力潜质。新时代,山东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不变、频道不换、力度不减,坚决抵制“民营经济离场论”“中小企业压减论”等错误观点,继续在强化认识、聚焦聚力、创新举措、扶优做强上狠下功夫,进一步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真正依靠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依靠市场主体活力顶住下行压力,把中小企业锻造成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活力之源和过硬支撑。

二、牢牢把握“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之势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当前全省中小企业发展还面临诸多突出矛盾,特别是产业结构偏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现代企业制度推行慢等痛点难点问题,极大阻碍了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山东不惧凤凰涅槃之痛,勇于直面破解问题,努力实现浴火重生。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改变对土地、资源、设备、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的过度依赖,更多在知识、技术、人才等方面下功夫寻突破,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融通发展,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目前,全省共培育和认定了十批“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442家,近两年平均营业收入增长在10%以上,主要分布在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多属“四新”产业,呈现为创新能力强、高成长性好的显著特点。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达到4.5%,户均企业知识产权20.3项,发明专利3.1项。另外,加快赋能升级,抢抓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实施企业治理结构和产业结构“双升”战略,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大力推进规范化公司制建设,实现有序、高效、精准运转。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山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全省工业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小升规”,到2021年,推动1万家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力推进“规改股”,到2021年,实现全省60%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完成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大力推进“股上市”,力争到2021年全省新增上市工业企业60家左右。

三、积极打造“环境优化、活力迸发”之态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阳光雨露。山东省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从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的具体问题入手,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着力缓解资源要素制约,积极组织开展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和辅导,引导企业向产业园区、产业集群聚集,妥善解决企业土地房屋产权等历史遗留问题,大力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应急转贷、无还本续贷等融资方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运营好山东省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行业服务机构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及时梳理、解读、推送扶持政策,建立民营企业诉求受理和反馈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保姆式的特色服务。加强跟踪督导推进,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增强对形势变化的预见性和工作指导的前瞻性,为中小企业发展精准导航。

四、大力实施“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聚焦高层级、推进高成长、实现高质量,积极培育和推进一批高质量企业快速成长。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作为高科技、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典型代表,是壮大“四新”经济、促进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求“努力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全国第一个在省级层面部署开展该项工作的省份。去年以来,全省大力实施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行动,先后组织培育认定瞪羚企业198家、独角兽企业2家,省级财政对每个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和300万元奖励,市县也配套给予财政资金奖励。这些企业呈现出4个显著特点:一是产业层次高。超过90%的瞪羚企业集中在“十强”产业领域,其中,新能源新材料类企业占三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及先进制造各占两成,医养健康占一成以上。二是创新能力强。在已认定瞪羚企业中,有93%是高新技术企业,年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8.85%,86%获得过专利授权,26%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级以上标准的制定,仅行业标准就达183项。三是发展速度快。198家瞪羚企业平均年营业收入7100万元、利润3200万元,年均增长43%和81%。比如,天岳晶体材料8年来累计投入12亿元搞研发,攻克了碳化硅半导体核心技术,近三年年均增长55%。四是成长潜力大。198家瞪羚企业中,48家正在筹划上市,25家已与券商对接,16家签定了辅导协议,烟台瞪羚企业睿创微纳和济南独角兽企业华熙生物成功登陆科创板。

新时代迎来新发展,新征程须有新作为。在艰巨的形势任务面前,全省将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勇于担当作为,奋力狠抓落实,把加快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果作为检验全省经济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培育更多更优中小企业,为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支撑。

返回目录

上一篇: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

下一篇:各地力推区块链 产业初露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