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着力优化政策环境。先后实施了“潍坊金创33条”和“潍坊市金融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配套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市县两级通过风险补偿、奖励、补贴等多种方式,每年扶持金融产业的资金达2亿元。
二是着力优化司法环境。推广设立金融审判庭的经验,要求潍坊12个县市区设立金融审判庭,对金融纠纷案件集中办理,结案率提高20个百分点,潍坊经验在全国法院系统推广。召开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工作会议,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公安机关立案89起,涉及金额9320万元,司法处置立案5107起,涉及金额39.22亿元。
三是优化信用环境。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评定+信用互助”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形成山东领先、全国典型的“潍坊模式”。
四是优化风险防控环境。充分发挥过桥、风险缓释等应急转贷基金作用,市级风险缓释基金累计实现投放32亿元,扶持100多家困难企业;各县市区组建应急转贷基金13支,总规模33.3亿元,累计提供应急转贷311.35亿元。规范运作资产管理公司、担保公司。成立全省首家市级资产管理公司,与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联合组建了鲁中金融资产运营管理公司。从严查处购房过程中的违规担保问题。目前,潍坊市住房贷款担保的乱象已得到根本性扭转,房贷担保业务的违规行为基本根治。截至9月末,潍坊市担保再担保业务额达到100.87亿元,位列全省第一位,为潍坊739家(次)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五是优化创新环境。召开政产学研金联谊会,搭建多层次融资服务平台。出台《潍坊市金融创新奖评选办法》。联合潍坊电视台和潍坊广播电台开设“金融潍坊”及“潍坊金融”栏目,宣传金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