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条’条条都是解决企业、社会关注关心的问题,切中企业现实困难,确实是雪中送炭。”2月23日,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科技创新园的东洋热交换器公司综合部部长赵永俊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稳就业工作,坚持将“稳就业”置于“六稳”之首。2月17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印发《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出台24条惠及企业、个人、创业者的稳就业措施,受到广泛欢迎。
企业:得到“真金白银”实惠
紧紧围绕复工达产、援企纾困等7个方面,措施含金量高、操作性强,是社会对“24条”的普遍感受。
“看了这‘24条’,既振奋又温暖,心里踏实了。”赵永俊说,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24条”让中小企业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自己一直焦虑的心情也轻松了不少。根据他的初步测算,单是其中的“延长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降费率”这一项政策,就能为所在企业节省8.5万元。
正如赵永俊所说,设立用工补贴、降低社保成本、加大稳岗返还力度等若干举措,瞄准的都是企业受疫情影响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针对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的用工难问题,政策提出设立用工服务专员,各地快速响应、推进落实,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位于烟台开发区的喜星电子(烟台)有限公司是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公司人事经理隋小燕告诉记者,由于受疫情影响,公司人手紧缺,2月份的订单受到了影响。得知这一情况后,烟台开发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便安排了服务专员与企业进行对接,第一时间发动众腾、三益等人力资源公司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为企业招工562人。
截至2月22日,全省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43亿元,惠及4222家企业。威海集中组织100多辆“返岗直通车”,接运2287名返岗职工;淄博“用工服务队”全天候回应企业用工需求……随着24条措施落地实施,企业纷纷表示“送来了及时雨,吃上了定心丸。”
求职者:足不出户免费学技能
“今天的课程是冲泡技巧……”2月23日,关于茶艺的线上直播课程正在进行着,苑丽拿起茶具跟着做了起来。家住潍坊市奎文区的苑丽因为生娃,已经在家待业2年,她本想年后出去找工作,岂料疫情突如其来,所有的计划全被打乱。
翻微信朋友圈时,苑丽偶然看到政府提供免费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消息,其中正好有自己感兴趣的茶艺培训,苑丽就报了名。“免费技能培训,为我找工作打基础,这下心里不慌了!”苑丽说。
紧盯能力提升,“24条”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力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因为疫情影响,当前所有职业技能线下培训全部停止,给劳动者造成较大影响。为此,我省指导各市加大在线培训供给、扩大在线培训规模,帮助劳动者“足不出户免费学技能”。尤其是我省还制定了一项在全国首创的政策,那就是对疫情防控期间参加线上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农民工、离校2年未就业大学生、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及贫困家庭子女,按照5元/学时标准给予生活费补贴。
“各地把消息推送出去后,很受劳动者欢迎。”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职业培训处处长赵鲁伟告诉记者,目前,全省在线职业培训平台已经有63家,4.07万人在疫情期间注册参加线上培训,“现在还有14家培训平台想参与第二批的遴选”。
实际上,我省出台的稳就业“24条”,既是应对疫情影响的现实之举,更是一直以来山东稳就业政策“工具箱”的升级与深化,其目的就是通过抓住重点领域的重点、难点和痛点问题,精准发力,让劳动者能够把“饭碗”端得更稳。
提高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符合条件的个人借款人合伙创业或组织起来共同创业的,可申请最高4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提高就业见习补贴标准,由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提高至60%;从今年2月起,失业保险金标准由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提高至90%……这些务实之举,为实现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提供了切实的支撑保障。
专家:“24条”政策实目标准出手快
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刘燕斌看来,山东稳就业“24条”政策实、目标准、出手快,暖人心、强信心、聚民心,既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又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
好政策贵在落实。紧盯形势变化,省级层面进一步加强就业形势监测预警,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计划在全省选取3000家各类企业,开展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就业影响调查。
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工作。2月22日,我省全面开展农民工务工畅通行活动,“点对点”服务保障返岗复工。春节后到2月22日,共帮助428家重点企业解决新用工2.66万人,开行定制化包车客运685辆,接送返程务工人员1.59万人。下一步,我省将上线“就选山东”高校毕业生招聘云平台,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及线上求职招聘力度。
各地也正在快马加鞭推进政策落实落地。2月22日,滨州市出台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就业工作十五条具体措施。济宁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政策落实为保障,实施专项服务行动,推出“战疫惠企大礼包”。威海市推行“以工代训”职业技能培训,全力助推企业招工用工和复工复产。
“现在生产线上的员工都是按照3倍工资发放的,工资支出压力比较大,一次性用工补贴很及时!”2月23日,听青岛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了山东稳就业“24条”后,青岛卫康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松了一口气。疫情突如其来,卫康利公司积极响应政府部署,大年初三就把员工紧急召集起来,初四建成投产防疫物资生产线。车间里共有20多名员工,24小时三班倒不停工。对这类企业,“24条”给予“硬核”支持——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春节期间复工复产的,每个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一次性用工补贴。
稳就业必须先稳企业。2月17日,我省出台《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4条”),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劳动力返岗复工困难、现场招聘活动中断等问题精准施策,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着力“降”,“24条”从降低社保成本、降低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门槛、降低残保金负担、降低住房公积金负担、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门槛五个方面发力,实打实减轻企业负担。
东营市人社局第一时间就把政策送到了山东鲁百百货大楼集团。疫情发生以来,该集团的百货、家电、家居、餐饮、商贸、电影院等营业活动全部暂停,只留超市正常运转供应市民生活用品。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陈花告诉记者,大楼里1400名员工,一个月缴纳社保就将近200万元。“降低社保成本这一揽子政策,真是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
为了尽快让援企稳岗政策落地,泰安市采取“人社大数据比对”办法,主动筛选确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泰安市人社局局长蒋永斌介绍,这一举措让企业全程“免申报”“免跑腿”“免见面”。截至目前,全市共确定1152家企业返还资金3213.11万元,惠及职工12.1万人。
突出一个“补”字,“24条”加大对企业和重点群体稳就业支持。为鼓励园区减免中小企业租金,“24条”提出: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的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的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给予最长3个月、最高50万元的运营补贴。
位于济南的智汇蓝海互联网品牌孵化基地,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减小疫情对创业企业发展的影响,决定在免租基础上,免收自2020年1月31日起至国家规定的企业复工日期内,进驻基地内创业企业的物业费、车位费及运营管理费,将由智汇蓝海独立承担。同时,智汇蓝海积极寻求资源,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创业者们共谋生机,其间智汇蓝海蓝鲸电商学院系列收费课程免费开放给企业,同时联合马蹄社、A轮学堂、同程商学院推出一系列公益分享课,帮助创业者战“疫”求生。
“力度大,红利实!我们接到消息以后,立马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全面摸底,测算面积和金额。”青岛市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于宁宁说,作为一家省级创业孵化载体,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湛山创客工厂)目前在孵企业70家,员工约800人,主要从事文化创意、动漫制作、新兴产业、软件开发、蓝色经济、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已为符合条件企业减免房租23.4万元。目前,青岛市共为47家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家庭服务业广场)1869户减免房租2306万元。
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陈东辉表示,“24条”中的财税扶持政策共19项,其中涉及财政直接投入的政策有14项,涉及税费减免方面的政策有5项。财政部门将全力筹措保障资金,加大就业补助资金、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统筹力度,进一步完善多渠道投入保障机制。近期,省级财政在已下达促进就业创业资金7.9亿元的基础上,还将陆续下达资金1.8亿元,支持各地尽快落实最近集中出台的各项稳就业政策。(记者 张春晓 通讯员 张波)(参与采写:马海燕 薄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