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体现了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可以通过它看到一家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是怎么样的,一个产品的竞争力主要反映在两方面:毛利率、上下游的收付款安排能力。
经营性资产分析,最重要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供应链分析,一个是产品竞争力分析。大家可能会觉得,我讲的这不是会计学知识吗?怎么会谈到供应链,怎么会谈到产品竞争力呢?这就是财务报表的神奇之处。
因为虽然说供应链是运营管理的课程,产品竞争力可能是战略的课程,或者是市场他们的课程。但是别的一些领域他们的课是没有具体的数字。比如说我们可能上供应链的课可能老师会跟你谈供应链,但是很难拿到一家公司具体的供应链的数据,来给大家讲清楚一家公司的供应链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其实是可以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来看到一家公司在整个供应链里面的生态圈里面处在什么样的地位,我们也可以通过财务报表看到一家公司他的产品竞争力是怎么样。
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是什么?肯定是产品。供应链的核心是什么?肯定也是产品。产品在会计里面有一个名词叫做“存货”,我们看一下这个图,我曾经在前面的课专门讲过这个图,这个图非常重要,他其实反映了一家公司他的整个业务流程跟财务会计里面的每个科目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存货是处在整个图的正中央,他的一边连接着供应商,另一边连接着客户。一家公司他会从供应商那里拿到原材料,原材料就是存货。为了拿到这个原材料,他会给供应商付款,或者他如果没办法付款,他会以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形式欠着供应商的款。我这家公司拿到原材料之后就要想办法做成产成品,为了做成产成品我需要相应的固定资产或者是专利技术。所以你能够看到有一个箭头指向“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所以存货里面的原材料通过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变成了产成品,产成品回来之后就会卖给客户。卖给客户,这家公司就会得到营业收入,同时如果这家公司可以从客户那里收到现金,我们在左边蓝色的这个框能够看到,我卖了存货之后我就可能会收到现金。或者如果我收不到现金,客户会欠我的钱,我有可能会收到应收账款或者是应收票据。
那一个产品的竞争力会反映在什么方面呢?第一是毛利率,第二是上下游的收付款安排能力。
1、毛利率
先看看毛利率怎么算,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成本怎么算,单位的成本,比如说我每一个单品的成本10块钱,一共卖了100个,我的营业成本就是1000。一定要记得营业成本是不包含你的那些市场营销费用、差旅费,那些是产品销售费用。还有营业成本他也不包括研发费用的,他只包括我为了做出这个产品,我发生了多少工时、发生了多少人工、发生了多少原材料、发生了多少电费、发生了多少折旧,这个东西是可以算的。但是像我为了卖这个产品所发生的那些广告费、渠道费、佣金,这些东西是不能算到营业成本里面去的。我们后面在期间费用的时候会进一步地来解释这个问题。
营业收入其实就是单位的销售价格×销售量,营业成本就是单位成本×销售量,所以他等于(销售价格-单位成本)×销售量。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再化简,毛利=1-单位成本/销售价格。
如果我们为了提高毛利和毛利率有什么方法,其实就是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就是把我们的价格提高,一种方法是把我们的单位成本下降。为了提高毛利率,要么我们降低成本,走的是低成本战略。要不提高价格,我们采用的是差异化战略。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毛利是跟业务战略有关的。
我在这里再跟大家说明一下什么叫业务战略。一个公司整体来说是有两层战略的,第一层战略叫总体战略,就是我们要确定一家公司他的所有资源,我的资产分多少用来自主经营,分多少用来投资,这是一个大战略。既然我确定了我有多少资源是用来自主经营了,我就要确定第二个战略,我用什么方法来赚钱,要不我就是卖得便宜,但是卖得多,要不我就是卖得贵,但是我可能会卖得少一些。所以业务战略就是这个层面的战略,低成本的或者是差异化的。
公司的战略和毛利率基本关系是什么,要不我用开源,要不就是节流。所谓的开源我通过差异化来提高价格,如果是节流,我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我为了开源我就要把毛利率做得很高,资产的周转率可能会降低,这种情况我就把研发投入可能做得比较大一点。但是我为了节流,有可能他的毛利率是要低一点的,但是我的资产周转率会大幅提高。资产周转率就是我有1块钱的资产可以形成多少收入,如果我有1块钱的资产可以形成2块钱的收入,等于是我的资产赚了两转,我的资产周转率就是2。我为了实现我的差异化战略,可能要进行大幅的研发投入,但是如果我只是为了降低成本,我可能就不需要很多研发的投入。
毛利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毛利率有助于我们选择投资方向、衡量企业的成长性,有助于我们发现企业是否操纵盈利,评价经理人的经营业绩,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现公司的潜在问题等等。
我们具体看一下2014年格力的毛利率,可以看到2014年本年的营业收入是1378亿,他的营业成本是880亿,所以毛利率就是拿1378减去880,再除以1378,毛利率高达36%。36%的毛利率是非常高的,对于这样一个传统的家电制造业来说。
我们再看一下另外一家公司长虹,这是2014年长虹的合并利润表。我们看一下他的营业收入595亿,营业成本是509万。我们把595减去509再除以595的话,毛利率等于14%。这个差异太大了,格力的销售收入在1378亿的情况下他的毛利率仍然可以保持36%,而长虹他的销售收入只有595,他的毛利率只有14%。所以从毛利率和销售收入很明显就能看出来,这两家公司的竞争力是相差巨大的,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企业。
2、上下游的收付款安排能力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对上下游的溢价能力。当我们的产品竞争力越高的时候我们对上下游的溢价能力越好。
从图中可以看到,上游是供应商,然后通过现金、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然后会对公司形成存货,我们进行采购。采购完了以后这个存货通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形成了产成品,然后我们把产成品销售给我们的客户,如果我们能收回现金我们就会得到现金,如果我们不能收回现金,那有可能我们会影响应收账款或者是应收票据。如果我们的产品非常地好,比如说像茅台这样的产品,如果你不给它提前打款拿不到货的,所以它会有预收账款,我们发生了销售收入的同时,同时会确认营业成本。每隔一段时间会发现三大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这就是一个基本的整个供应链的体系。
我们的上游是供应商,跟供应商有关的财务指标是现金、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付账款,跟我们的下游就是客户最主要的指标一个是营业收入,一个是现金,还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收账款。所以我们今天在讨论上下游的关系时候,我们主要也是讨论这些财务指标。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销售收入怎么来的,其实销售收入除了现金之外是由三个财务指标来共同推动的,一个是应收账款,一个是应收票据,还有一个是预收账款。我们可以分析我们收账金额和收入他的差距,比较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收账款以及他的销售收入,我们就能够比较出来我们对下游的回款安排能力怎么样。
比如我们卖了一百块钱的东西,但是我们只收回了十块钱的现金,那证明我们的销售回款能力是比较差的,我们也会同时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所以我们反过来其实是可以分析我们的应收账款的金额和收入,来反过来倒推我们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怎么样。
对应收账款其实我们有很多算法,都跟应收账款有关,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他主要的目的是我们为了取得收入而形成的应收账款是多少。一个传统的算法,就是“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的应收账款”。
但是这个指标有很多问题,第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应收账款反映的是余额,但是营业收入反映的是会计期间的发生额。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有两家公司,一家是A公司,一家是B公司,A公司他的期初的应收账款是100块,期末是200块,他这一年发生的销售收入是300块,他的平均应收账款是150,然后我们拿300的营业收入÷150的平均应收账款,A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是2。还有另外一个公司是B,他期初是200,期末是100,同样他的营业收入也是300。他算出来他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也是2,如果我们只是拿应收账款周转率来比较的话,A公司和B公司,好像他们应收账款的质量是一样的,但是其实事实不是这样,因为对于A公司来说,他期初是100、期末是200,他的应收账款是增加了的。但是B公司期初是200、期末是100,所以他的应收账款是减少了的。很明显,对于B公司来说他的收帐的有效性要比A公司好得多,这就是应收账款周转率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其实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协调余额和发生额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因为我们的销售收入其实是由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收账款共同推动的,你为什么就只算一个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来体现我们的收账的效率呢?起码一个最简单的最基本的,你应该同时考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但是其实大部分的我们在计算指标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做。
第三个问题也是在中国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就是增值税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增值税是价外税,公司有代扣代缴的义务,比如说我们公司卖了100万的产品,这100万的产品应该要交17万的税,但是这17万的税应该是我们的下游、我们的客户应该交给我们的。所以我们的客户应该是要交给我们117万,所以我们在做分录的时候应该是借我们的应收账款是117万,然后贷营业收入1100万,然后贷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万。这就使得有个问题了,我们的营业收入其实就已经低于我们的应收账款了,因为我们的应收账款是117万,但是我们的销售收入是100万。所以这个其实对于我们计算,我们使用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评价我们应收账款效率的指标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在讲别的方法之前,我们稍微看一下应收账款周转率应该怎么来计算,比如格力2014年度的合并利润表,他直接跟销售有关的营业收入1378亿,他的应收账款期初18亿,期末27亿,他算出来的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是61.2倍,他的周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快的,也就是说360天他转了61次,也就是平均每6天转一次,还是比较快的。
但是这个方法是有些问题的,像我刚才所说的。我跟大家先介绍另外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率的一种方法,来通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以及收入的比较,来分析出我们公司对于下游客户他的回款安排能力。
还是格力,我们看一下他的应收票据期初是463亿,期末是545亿,应收账款期初是18亿,期末是27亿。同时他也有预收账款,他期初预收账款是120亿,期末预收账款是64亿。
像我们刚才一开始所说的,我们要把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和我们的营业收入做一个比较,我们的营业收入1378亿,我们把所有的这些内容给他列到一张表里面,我们就可以发现我们的营业收入他产生的是1378亿,我们的应收票据其实是增加了82亿,我们的应收账款是增加了9亿,我们的预收账款是减少了56亿。总体来说,格力在2014年的时候增加了91亿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减少了56亿的预收,但是他带来了1378亿的销售。也就是说他,他所增加的收不回来的钱是增加了147亿,但是他带来了1378亿的销售。大概是10%的营业收入是没有收回来的,这个公司的回款安排总体来说是非常良好的。
返回目录